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10月30日,我院2016级历史地理学和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在我院方兰副院长、肖爱玲和孙建国老师以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岳连建研究员的带领下,对位于咸阳市泾阳县历代引泾渠口、李仪祉纪念馆进行了考察。
久雨初霁,一扫多日的阴霾,考察队按照原定计划对位于泾河东岸的历代引泾渠口的考察正式启动。考察队一行首先驱车来到位于陕西省泾阳县王桥镇社树村的李仪祉纪念馆。李仪祉纪念馆为纪念民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而建立,它同时也是一座集水利发展史、水利文化展示、水利科学普及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纪念馆。讲解员结合展厅陈列情况,热情的为考察队讲解了关中水利发展概况、李仪祉先生对包括泾惠渠在内的“关中八惠”的设计与修建、建国后关中水利发展概况等,使同学们对泾惠渠等考察对象在内的关中水利工程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
随后,考察队来到位于泾阳县王桥镇木梳湾村西南,先后对郑国渠引水口、郑国渠故道、郑国渠大坝、樊坑渠首、井渠遗址、泾惠渠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历代引泾渠首遗址是1996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对其进行实地考察、规划、整修,能够推动其有效开发与保护。岳连建研究员等在行进过程中为同学们讲解了井渠类似于今日新疆坎儿井的运作方式。肖老师在郑国渠大坝遗址边为大家指出大坝遗址土层痕迹,并指出此段大坝遗址是否确为郑国渠大坝遗址实际存疑,鼓励大家继续探索解答。方老师则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向同学们讲解了各地引水灌溉政策以及有可能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等。由于受连日降雨以及河岸地形崎岖的影响,道路较为泥泞,但考察队员热情不减,穿过田地、果园,徒步行走了十多公里的路程。遗憾的是由于泾惠渠中段施工的影响,考察组未能按计划朔泾惠渠而上,未能到达现代泾惠渠首水利枢纽。
午后,考察队一行到达国家旅游名村袁家村,小组成员分散考察并简单用餐。虽已过了午餐正点,但袁家村仍然游客如织,可见当地旅游业发展之盛。考察队同学们对袁家村的空间结构、餐饮特色、民俗活动等做了大致的了解。
通过此次考察,同学们对关中水利建设、郑国渠引水灌溉工程、历代引泾渠口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察活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