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专家论证会在西安召开。会议由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迎军主持,我校民建支部主委、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教授与中科院地理所、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等单位8位专家受邀参加并为陕西未来5年的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论证会上,方兰围绕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提出的“追赶超越” “五个扎实”的新要求,结合自身专业研究方向,在城市以及创新城镇化发展方式、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建设健康陕西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陕西日报》12月25日第八版专版以“完善生态补偿需要创新机制”为题对方兰教授建言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报道。

全文如下:
完善生态补偿需要创新机制
方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关于城市以及创新城镇化发展方式,我们提“海绵城市”的概念比较多,海绵城市其实更多是从水的角度讲,我们可以扩展到韧性城市。韧性城市除了对水的吸收渗透之外,还有城市应对自然灾害,其范围更广,在国际上更受关注。在加强环境保护监控上,严格的保护环境制度提的非常好,建议可以在增加监控的同时,增强向公众披露的透明度,这在其他规划里也是没有的。
我们提出要编制陕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也提出了延安市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工作,这一点走在全国前列,也能够落到实处。扶贫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生态补偿脱贫需要一些创新机制。比如,我们重点支持秦巴山区,秦巴山区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在这里,我们可不可以提建立基于市场机制的生态补偿?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国家应该会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确权,水资源会因其稀缺性导致价格不断上升。如果生态补偿能够基于资源价值,它就会更加合理。
《纲要》关于健康陕西的内容,基本上谈到的首先是医疗、健康城市建设行动等,是否可以考虑把健康产业提出来?未来,大健康是更长时间的发展方向,更多的时候,我们希望通过预防让国民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而不是建更多的医院。
链接地址: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51225/html/page_07_content_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