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建林研究员做客我院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报告会

 

2015年12月28日晚19点,“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系列报告”之六讲座在雁塔校区的崇鋈楼二楼闻道堂如期举行。受我院与西安历史地理学会邀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先生做客我院“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系列报告”,以“中亚古代遗址考古调查”为题,在侯甬坚教授的主持下,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我院王社教教授、李令福教授、刘景纯教授、肖爱玲和崔建新副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张懋镕和沙武田教授、西部边疆研究院韩香副教授、西北大学席会东副教授以及来自我校美术学院、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藏大学等其他相关单位和院系的师生百余人共同参加了此次报告会。张建林研究员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西藏文物普查、古格王国遗址考察、北周武帝孝陵发掘、唐僖宗靖陵发掘、西藏托林寺发掘、青藏铁路西藏段调查、唐代帝陵大遗址调查、西藏东部吐蕃佛教造像调查、中亚古代遗址考古调查等项目,并著有多部著作及论文50余篇。

 

报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2009年以来国内研究人员进行中亚五国古代遗址考古调查的总体情况。根据介绍,目前国内研究人员在中亚的考古调查主要集中在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共调查从青铜时代到历史时期的重要遗址40余处。报告结合中亚历史,按遗址时代顺序重点介绍了位于中亚核心区——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地区的十余处遗址的情况,涉及这些遗址的规模、建筑类型、文化特征等。第二部分是开展中亚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张老师首先从中亚五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方面阐释了考古院工作的基本思路;其次从前期对中亚五国文物遗迹、遗址特征、保护现状、研究进展等方面归纳了从事中亚考古工作的有利条件;最后介绍了最先进行考古的工作区域,并推荐了楚河流域和费尔干纳盆地。第三部分是中国学者对碎叶城的研究。吉尔吉斯斯坦的阿克·贝希姆遗址自上世纪20年代起开始得到发掘,并自上世纪60年代后引起中国学界注意,先后被张广达、宿白、周伟洲等多位学者认定为唐代西域重镇、著名诗人李白出生地的碎叶城遗址,2007年北京大学努尔兰的博士论文是目前国内对该遗址最为全面的研究著作。报告认为对这处遗址的研究仍有很大空间,并提出了两点具体建议。

 

张建林研究员的报告以图片为主,资料鲜活生动,令人大开眼界。报告结束后,师生们纷纷向张建林研究员提问,涉及碎叶城遗址情况及研究方法、中亚地区为何没有新石器时代遗迹、中亚地区佛教建筑风格、丝绸之路相关遗址状况、西藏地区考古情况等,对历史地理学研究都颇有启发作用。最后,由王社教教授作总结,宣布“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系列报告”圆满结束。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