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清华大学倪玉平教授应邀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2016年4月1日晚,清华大学历史系倪玉平教授受邀在我校雁塔校区崇鋈楼闻道堂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清代关税的长期表现与经济区域变迁”的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开始前,主持人张萍教授对倪玉平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倪玉平教授是2003年全国百篇优博获得者,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他在明清经济史方面多有建树,多次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代表著作有《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清朝嘉道关税研究》、《清朝嘉道财政与社会》等。

报告过程中,倪玉平教授首先讲述了他的求学经历和着手清代关税研究的契机,即从吴承明先生所著《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一书中获得的启发与由此带来的“道光萧条”是否真正存在的思考。接下来他结合粤海关嘉庆道光年间征税表、1723-1911年常关税收示意图、常关实征类型变化、洋关趋势图等图表说明嘉道前后清代的财政收入增减情况,并据此推测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倪玉平教授根据研究数据得出了:1850年以前关税增长较为平缓,随着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旧有的财政体制崩溃,从以土地税为主变成了以关税和厘金这种以商业税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结构。同时,他指出报告中给出的“1861-1911年洋关税增长了7倍”这一数据还需要经过修正。随后,他向我们展示了经过清代人口基数变化和物价波动值修正后的人均关税波动图,得出“真正的清代人均关税只增长了4倍”这一结论。统观有清一代的人均关税变化状况,倪玉平教授认为:清代关税在雍乾时期较为平稳;嘉道时期,保持在低位水平;嘉道以后则有了非常明显的增长,但增长幅度收窄。从长时段来看,嘉道时期相较于雍乾和咸同光宣,都处于低位水平,“嘉道萧条”确实存在!

倪玉平教授灵活顺畅的思绪,风趣幽默的语言,严密详实的数据分析和严谨求真的研究精神赢得了在场师生们的阵阵掌声。在交流环节,学生们纷纷向王倪玉平教授请教了清代物价计算依据、地方财政截留的比例等问题。报告的最后,张萍教授作了总结并鼓励在场学生学习倪玉平教授踏实严谨的研究精神。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