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我院成功举办“长安中国中古史沙龙”第五期活动

 

6月4日下午,由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聂顺新博士召集、主持的“长安中国中古史沙龙”第五期活动在文科科研楼三楼会议如期举行。本期沙龙共邀请到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及丝绸之路研究院、省考古研究院、省社科院历史所、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电子科技的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及我院的青年学者约20人参加。另有校内外研究生十余人旁听。

苏小华副教授(我校历史文化学院)首先发表了《南岳慧思的求学与传教行迹辩证——兼论慧思与南朝佛学的转型》一文。该文全面考辨了《续高僧传·慧思传》中记载不清的三个重要问题,即慧思的师承关系、“决不欲向北”与慧思身份的转换、隐居大苏山十四年的原因,又从弟子的籍贯考察慧思佛学影响的范围,提出慧思对于南朝佛学转型的重要影响。尹波涛(我校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和聂顺新博士应邀对该文进行了评议。

胡耀飞博士(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发表了题为《从福州出土〈赵偓墓志〉看五代“通判”问题》的新作。此文系作者以福州新出《赵偓墓志》为引子,结合相关史对五代时期“通判”问题进行的探讨,认为五代时期的“通判”主要以“通判某州事”的形式出现,主要是指在州级行政长官遥领或被架空的情况下,代为执行州政;这与宋代的“通判”相去甚远。李军教授(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和王庆卫博士(西安碑林博物馆)应邀评议了此文。

权家玉副教授(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发表的题目是《东晋初年的权力构建及演变——“王与马共天下”的另一种解释》。该文系作者多年来系统思考东晋建国史的初步梳理。文章从王敦在东晋建国过程中的地位、从“江左管夷吾”到南北二望、明帝以后政治结构的改变三个方面,重新诠释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命题,并思考了有关门阀政治、侨姓世族与吴姓士族的关系等问题。苏小华副教授(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和胡耀飞博士应邀对此文进行了评议。

聂顺新博士发表了题为《凉州、沙州的古大云寺与武周大云官寺》的新作。该文梳理了凉州、沙州古大云寺的相关史料及其可信度,分析了凉州、沙州古大云寺出现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凉州、沙州古大云寺与天授元年两州设立的大云官寺的之间的关系。裴成国副教授(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和尹波涛博士应邀对该文进行了评议。

本期沙龙延续了此前四期淡化发表、突出评议和自由讨论的特色,且评议和讨论以批评和质疑为主的风格,充分达到了“互提意见、促进修改”的目的,以及共同讨论、共同获益的初衷,取得了圆满成功。“长安中国中古史沙龙”第六期将于9月在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举行。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