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史地图集》首席专家华林甫教授做客我院,在教育博物馆西附楼S101会议室做了“《清史地图集》的学术理论与编绘实践”主题报告,报告由院长王社教教授主持,周宏伟教授、刘景纯教授、张莉副研究员、史红帅副研究员、肖爱玲副研究员、李鹏博士及诸多博士、硕士研究生到场聆听。



学术报告主要分为理论探讨与编绘实践两大部分,前者讲述了历史地图编纂的历史传统、国际视野、继承与创新并重三个方面,后者针对《清史地图集》的图幅设计、海量考证、目前初稿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介绍,详细为我院师生展现项目执行的过程、遇到的困难、思考的问题、解决的方案。
在理论探讨方面,华林甫教授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收获,梳理介绍了中国传统舆地图的编绘留存情况,以及海内外图书馆搜集的历史地图现状,将地图成果分为综合、区域、专题、断代四类,认为历史地图的编纂存在不平衡的发展局面,专题性、区域性的历史地图集发达,而断代历史地图集则明显薄弱。结合现行国内外学界的研究需求与断代史研究背景,华教授指出在继承谭图的成果基础上,力求创新与突破,填补断代地图集的不足,是该项目立项的重要目标。
在编纂实践方面,华林甫教授分别从图幅设计、地理考证、目前初稿三个层面对编绘的方式、资料选取以及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又以具体县界的绘制、古今地名的考订、地图要素的择取为例分享了地图绘制过程中的困难与经验。最后在谈及未来的学术规划时,华教授表示,希望接下来能通过QDGIS技术还原清朝的疆域版图变化过程,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出一个更为详尽的清史地图集,并能号召更多的断代史研究者开展相应时段的地图编绘工程,促进中国历史地图繁荣发展。
华林甫教授认为,《清史地图集》将是第一部断代意义上的历史地图集,有助于认识有清一代疆域盈缩、政区设置的全过程,在资政育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最后王社教教授对报告做了精要评议,对《清史地图集》的项目编纂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深切的期待,部分师生也就相关问题与华教授进行了提问交流。报告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