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我院研究生赴陕西传统村镇与民居进行考察调研

近期,我院周宏伟教授带领部分研究生,对三原柏社村、印台陈炉古镇、山阳漫川关、十堰上津古城、礼泉袁家村,兴平马嵬驿进行了考察调查。上述考察系“中国传统民居地理”课程的野外实践,旨在让学生走进村镇,对传统民居有更深刻的了解,对历史有更直观的认知,并引发学生对相关研究的思考。

616日,周宏伟教授带领学生从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出发,驱车前往三原柏社村、印台陈炉古镇进行考察。

早上9点半,考察团队抵达三原县柏社村。柏社村是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新兴镇的一个行政村,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发展历史。柏社村属于台塬地形,地势相对平坦,平均海拔在700-900米。窑洞是柏社村具有特色的传统民居,柏社村的窑洞主要分为崖窑和地窑,以地窑为主。目前,柏社村内保存完好的地窑134院,经常有人居住的地窑25院,废弃地窑52院。整个村落林木茂盛,加之特色的地窑民居,形成了“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村落风貌特色,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窑村”。柏社村地坑窑数量多,种类全,利用率高,对于研究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的保护、改造、利用和功能提升,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2018年,我院在柏社村正式挂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此次考察主要参观了柏社村的传统地坑窑,考察过程中,周老师详细地向学生们讲述了地坑窑的形态、结构,以及地坑窑改造的过程。同时,周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当地家庭,与当地村民交流,了解目前居住在地坑窑里的居民的生活情况。

下午2点半,考察团队到达陈炉古镇。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因“陶炉陈列”而得名,陈炉窖是耀州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陈炉古镇被评为第四期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陕西省目前唯一的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陈炉古镇处处体现着浓厚的陶瓷文化。整个古镇遍布陶窑,瓷片铺路,罐罐垒墙,民居呈层层叠叠状分布,错落有致,整个古镇宛如一幅立体油画,极具特色。


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传统手工窑以及耀州窑陈炉窑址文管所,徒步穿越了整个古镇,了解了陈炉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切身地感受到了浓厚的古镇风情。

623日,周宏伟教授带领学生驱车前往商洛漫川关、十堰上津古城进行考察。

早上10点半,考察团队穿越秦岭,抵达漫川关。漫川关隶属陕西商洛市山阳县县域南缘,与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接壤。漫川关镇地形以山地为主,处金钱河中游。漫川关古镇位于水陆交通要冲,镇区空间形态属山地型村落形态。漫川古镇老街的空间形态呈蝎子状,又称蝎子街,上窄下宽。与老街平行的街道有临河街、漫照公路,顺应靳家河的走势,“缘水成街”,贯穿镇区。

考察团队一行参观了漫川关镇的传统建筑,了解了其建筑类型及特色,对漫川关的空间布局现状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

下午2点半,团队一行人越过陕鄂界限,穿越秦风楚韵,抵达了与漫川关相邻的上津古镇。上津古城位于湖北省郧西县城,现为清代城址。古城坐落于汉江支流金钱河下游东岸,与陕西省漫川镇接壤。上津古城是湖北省保存最为完整的县级古城,古城城墙、古建筑、空间格局均保存较好,对研究明清鄂陕交界地区建筑历史、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实证价值。团队一行人考察了整个古城现状,并深入到居民家中进行交流。

630号,团队一行人前往礼泉袁家村和兴平马嵬驿进行考察。


早上8点半,团队一行人抵达礼泉袁家村。袁家村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坐落在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下,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目前形成了以昭陵博物馆、唐肃宗建陵石刻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核心的点、线、圈为一体的旅游体系。袁家村的民居建筑景观集中分布在关中印象体验区、正街农家乐区和关中四合院区。为了复原明清时期兴盛的民间作坊和贸易文化的原始街市和建筑形态,大部分民居建筑都是收购了关中地区自明清时期遗留保存下来的古民居,重新复原修造,营造关中民居聚落氛围及民俗文化氛围。

下午两点半,团队一行人抵达兴平马嵬驿。马嵬驿位于兴平马嵬镇,唐时是从长安西行的驿站,是马嵬事变所在地。现马嵬驿是近几年依托杨贵妃墓、黄山宫建造起来的关中民俗文化村。民居建筑主要以重修复原为主,极具关中特色。袁家村和马嵬驿是目前陕西地区发展较好,品牌知名度较高的民俗体验旅游村,其发展对其他名村名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考察中,周宏伟教授对考察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提前设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对考察地的保护和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同学们学以致用,将课堂所学贯穿实践考察,体现了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仅了解了当地传统村镇的现状和发展,也对传统村镇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