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我院2019级研究生赴汉唐关中漕渠遗迹进行野外考察

20191124日,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2019级硕士生在李令福研究员、肖爱玲副研究员、孙建国老师的带领下,乘车前往西安市长安区、咸阳市秦都区和西安市高陵区开展考察学习。此次考察主要是对昆明池、汉唐漕渠渠首、东渭桥遗址等汉唐关中漕渠遗迹进行考察和了解。

一、昆明池考察

1124日上午8时,我院师生从长安校区准时出发,开始了为期一天的考察活动。上午9时左右,我院师生到达了此次考察的第一站——昆明池。开凿于汉武帝时代的昆明池是漕渠的水源地之一,元狩三年(前120),汉武帝凿昆明池蓄水,曾引支渠入漕渠,为漕渠补充水源。2012年秋至2016年夏,考古人员对汉唐昆明池区域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勘探。勘探确定,早期池岸从西汉沿用至唐,晚期池岸为唐代扩大后形成。2017年,在原昆明池旧址上建成了昆明池遗址公园。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考察队一行在车上观看了现今昆明池遗址公园的风貌。之后考察队对昆明池东北角的牛郎织女石刻(石婆庙)进行了考察。牛郎织女石刻约为汉武帝元狩三年发谪吏穿昆明池时所刻,俗称石爷石婆,是我国迄今所知时代最早的大型石雕遗物,在中国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56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考察过程中,当地群众为师生一行介绍了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及在当地的流传情况,引起了师生的浓厚兴趣。

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工作站考察

长期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沣东地区对镐京遗址及昆明池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结束了对牛郎织女石刻的考察后,我院师生来到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沣东镐京遗址设立的考古工作站。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岳连建研究员在工作站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丰镐遗址是西周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位于西安市西南约25公里的长安区马王镇及斗门镇一带,遗址现存总面积约17.8平方公里。丰镐遗址首开周秦汉唐建都于西安地区传统之先河,在中国历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岳连建研究员报告中首先从宏观层面对丰镐遗址地区的考古发掘情况进行了概述,他系统介绍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各考古单位在丰镐地区进行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随后岳连建研究员又和大家分享了近年来最新的考古成果,包括勘探和发掘确定了汉代昆明池的西北部边界;勘探确认了镐京西南至东北部的一条长约4公里的壕沟以及勘探发现了官庄村南5处西周大型建筑遗址、2条道路以及白家庄西3处中小型夯土建筑基址等重要遗存等。

在报告中,岳连建研究员展示了大量珍贵文物和考古现场的图片,深深吸引了在场所有人。他用幽默诙谐的言语向同学们介绍和展示了考古学界的技术及方法,开拓了大家的视野。在报告后,岳连建研究员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三、沙河古桥遗址博物馆考察

结束了对昆明池地区的考察,师生一行启程前往此次考察的第二站——沙河古桥遗址博物馆。19861月,当地农民在取沙时发现成排木桩,即后来被公认的秦汉沙河古木桥一号桥遗址,稍后,在一号桥的东侧300米处又发现二号桥遗址。一号桥,方向正北,宽16米,残存总长106米,发掘的长度76米,暴露出桥桩16排,112根,每排间距3—6米,已经露出的木桩高平均在2米左右,直径平均为40厘米。桥桩上端残缺不全,有火烧痕迹,桥面已不复存在。桥南端最末一排桥桩内共发现7块巨型铁板,每块重约2—3吨。二号桥,发现54l根木桩,排距8米左右,露出的木桩高2—3米,还发现了954米长的方形大桥梁一根,榫卯俱在。1989年,沙河古桥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据专家考证,这两座秦汉古桥是目前世界上迄今所知规模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大型木结构桥梁,在人类交通史,世界桥梁史上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四、钓鱼台村汉唐漕渠渠首遗址考察

下午14点整,我院师生来到了位于咸阳市秦都区渭河南岸的钓鱼台村进行考察。据史念海先生等历史地理学者的研究,汉唐漕渠的渠口当在今咸阳钓鱼台附近。由于城市的发展建设,当地的地表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已经难以看到漕渠的遗存。在渭河边,李令福老师给大家简要介绍了汉唐漕渠渠首的相关研究情况。

五、白家嘴村东渭桥遗址考察

对渭河河岸进行考察后,考察队穿越西安城北,又考察了位于西安市高陵区白家嘴村的东渭桥遗址。东渭桥建于唐开元九年,在当时横贯渭河南北两岸,是首都长安的咽喉要地。1967年高陵县耿镇公社白家嘴大队群众在白家嘴村西南三百米的田野中取沙时,挖出了一块唐东渭桥记残碑,同时附近还出土有圆木桩、青石条及大量卵石。19819月至19838月,考古工作人员对东渭桥进行科学发掘,揭露出楔入原渭河河床的圆木桩22418,石砌分水金刚墙4,桥南端石铺道路残长160,基本确定了唐东渭桥的具体位置与规模。该桥位于今渭河南岸2600米处,在耿镇东蒜刘村与白家嘴村之间。

六、新合村附近地区考察

下午17点,师生一行抵达此次考察的最后一站。史念海先生认为,现在西安市东北灞水以东,由新筑附近起往东的万胜堡、陶家、田家、新合、椿树庄、唐家村、周发清等处,有一道较为低下的地区,低于其两侧约一米上下,容易积水,其中一些片段地方还是只能种植节苇,这道较为低下的被称为清渠的地区,当是汉代漕渠的遗迹。在新合村附近的无量庙,李令福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史念海先生当时对漕渠的考察情形。随后师生一行在附近村子里进行了走访,并参观了当地的漕渠小学。

野外考察活动对我院的人才培养和历史地理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次考察过程中,师生相处愉快,交流不断,同学们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所得相结合,加深了对汉唐关中漕渠的感知与认识。虽然此次考察遭遇了严寒雨雪天气,但是师生一行的考察热情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珍贵的友情,也有利于培养专业兴趣,为以后的研究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