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对接历史与现实 聚焦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网榆林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王清晨 通讯员赵媛 张芷宁)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带。长期以来,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最集中的区域之一,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失衡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7月27-28日,陕西师范大学、榆阳区人民政府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榆林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宁夏大学、河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宁夏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社科院等研究机构和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共榆阳区委政研室等党政机关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从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历史经验与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的地方实践出发,围绕榆林市榆阳区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乡村振兴、农村改革、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接,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共同推动高校理论研究与地方发展实践深度融合。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社教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黄土高原地区位于黄河中上游,是黄河主要水源地和泥沙输入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否实现,黄土高原地区是关键。长期以来,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最集中的区域之一,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失衡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地实践摸索和理论总结,需要广大实践工作者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认真履行教育部关于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目标,牢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历史地理学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专业优势,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了解地方政府的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早在2012年,西北研究院方兰教授团队就和榆林市委、市政府开展合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榆阳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与路径选择》研究报告,提出了“市场主导,产权推动,工业反哺,科技支撑,产业特色,融资多元,生态文明,城乡一体”的32字“榆阳模式”。从今天来看,这个模式都在一步一步地实现。今天,我们结合我院历史地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优势,联合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举办“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目的就是从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历史经验与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的地方实践出发,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

  “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立足于国家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着眼于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性认识,结合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我们理解,应当把握好坚持生态优先、深化改革开放、构建产业体系、践行文化自信、创新社会治理等关键节点,精准施策、协同发力、重点突破、统筹推进。”榆林市政协副主席、中共榆阳区委书记苗丰表示,早在2012年,我们就与陕师大特别是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开展合作,区政府专班和方兰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共同完成了《榆阳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的路径选择》课题,在总结试点成果、借鉴先进经验、理性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理清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操作性的思路举措,用以指导改革发展实践,推动现代农业生产、生态文明建设、乡村基层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发生深刻变化,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上,榆阳区与陕师大联合举办这次学术研讨会,将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和智库成果,与地方政府的经验案例与实践基地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必将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提出的“五项要求”、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注入强大动力、开拓崭新格局。榆阳区作为陕甘宁蒙晋大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国家级高端能化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的核心板块,在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方面在全国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坚持生态优先,就是要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大生态综合治理,持续推进“三环三带七园七廊道”全域生态建设和“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深化改革开放,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展新时代十万农民教育培训,强力推进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改革,把全面深化改革三年行动落到实处,积极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构建产业体系,就是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构建结构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摆在战略位置,统筹推进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充分激活要素资源和市场主体,全面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践行文化自信,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点亮精神灯塔,构筑文化高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聚焦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运用集成思维,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共治共享,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高质量创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区、全国社区治理服务创新试验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课题积淀着丰富的历史经验,辐射着广阔的地域版图,也昭示着美好的发展愿景。他希望能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和契机,汇集各方的智慧和力量,为黄土高原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寻求新突破、创造新经验,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张晓虹教授、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春雷副研究员分别以《创新驱动农业绿色发展:机遇与挑战》、《能源基地的乡村振兴之路——基于榆阳区的调研》、《榆林地区历史文化地理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长城:分隔、融合、象征——关于榆阳区长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为题作大会主题报告。

  霍学喜教授从全球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创新驱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科学和技术进展、演进逻辑与典型类型、发展策略等方面分析,指出创新驱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认为国家要关注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先进的农业科技战略,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要多维思考、多维研究、多维认知、多维治理,并分享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物联网+”苹果产业,提出了绿色农业创新发展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以期引发更多的思考。

  方兰教授基于团队自2012年以来在榆阳的多次调研和回访,介绍了榆阳近年来在“榆阳模式”指导下的农业、物流、矿区综合治理、乡村文化旅游、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等一系列的变化与发展。她认为,榆阳的乡村振兴之路,离不开充满改革激情与干劲的榆阳区各级干部和群众,离不开治理模式的创新。榆阳的发展实现了从种养业技术、产能提升到产权改革、农村活力激发和释放,再到现在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文化旅游、乡村治理全面升级的华丽三级跳。

  张晓虹教授认为榆林地区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区域形成的历史地理过程决定了榆林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及其地理格局。榆林地区的地域文化深受自然条件、地缘政治和生产方的制约与影响,有着鲜明的农牧交错带地域特征,发育出一些地域性极强的民俗文化。她以陕北民歌为例,指出榆林地区历史文化地理格局下的地域文化,因不同历史时期的诉求下而形成不同的历史记忆,成为当下榆林地区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活化的重要资源。

  于春雷副研究员从长城的产生和作用、榆阳区长城遗址、榆阳区长城保护、榆阳区长城的利用五个方面进行了报告。榆阳区处于沙漠和黄土区域的交界区域,又恰是季风敏感地带,在这里分布有战国、汉代、明代等长城遗址。他认为,对榆阳区长城遗址的保护不仅是对长城遗址本体的保护,还要注意对长城两侧环境风貌加以保护、对长城形象加以保护。要从意识层面、制度层面、操作层面对长城进行保护和利用。将长城的宣传与保护纳入基础教育的内容之中,以达到利用的长久效果。还要在文化方面加强普通民众通过各类文化服务渠道了解和认识长城,以达到利用的广泛效果,在经济方面加以利用,以达到暂时或局部的利用与保护的收支平衡,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会学者还围绕“黄河流域水利秩序与区域社会”、“黄土高原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黄河流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榆林及长城沿线历史与环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黄土高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主题展开了分论坛交流。


  原文链接: http://news.cssn.cn/zx/bwyc/202007/t20200728_5161561.shtml?COLLCC=924991790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