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榆阳成功举办

2020726-29日,由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高校新型智库、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联系主办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榆林市榆阳区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宁夏大学、河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宁夏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社科院、中共榆阳区委政研室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党政机关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代表共同聚焦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围绕“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



727日上午,会议开幕。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社教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辞。王社教指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地实践摸索和理论总结,需要广大实践工作者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了解地方政府的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研究。此次和榆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目的就是从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历史经验与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的地方实践出发,特别是围绕榆林市榆阳区在全国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乡村振兴、农村改革、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接。



榆林市政协副主席、中共榆阳区委书记苗丰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上,榆阳区与陕师大联合举办这次学术研讨会,将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和智库成果,与地方政府的经验案例与实践基地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必将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提出的五项要求、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注入强大动力、开拓崭新格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张晓虹教授、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春雷副研究员分别以“创新驱动农业绿色发展:机遇与挑战”“能源基地的乡村振兴之路——基于榆阳区的调研”“榆林地区历史文化地理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长城:分隔、融合、象征——关于榆阳区长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为题作大会主题报告。



27日下午,会议分组讨论,围绕“黄河流域与水利秩序与区域社会”“黄土高原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黄河流域历史分化的传承与保护”“榆林及长城沿线历史与环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黄土高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6个主题展开研讨与交流。分组会议更为广泛、深入地对大会的主题和相关学术、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28日上午,会议分别以“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和“黄土高原历史环境与乡村社会”为主题进行大会报告。“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主题会场,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党安荣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院长袁祖社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冯宗宪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院长、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薛东前教授、西安理工大学科技处副处长薛伟贤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无定河流域人居环境动态变化研究”“‘全生态链’视域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支持——‘协同治理’理念与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研究”“构建黄河流域共治共建共享的协调发展与治理机制”“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用地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格局识别与路径规划研究”的报告。“黄土高原历史环境与乡村社会”主题会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安介生教授、张伟然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侯甬坚教授、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胡英泽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周宏伟教授分别做了题为“灾荒与灾景:<盛京时报>关于20世纪2030年代陕西大灾史料分析”“‘新农村’的文化模板——基于湖南安仁县的思考”“贵在自立:大壑边的村庄——旬邑县张洪镇西头村民众生活初步调查”“明清以降山、陕土地清丈及鱼鳞册的编修”“陕北高原史前城寨兴废与人地关系变迁”的报告。

大会闭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马维斌主持。王社教院长致大会闭幕辞。他认为经过会议交流和讨论,榆阳模式可以概括为“党建+变革+科学+技术+产业+文化+生态”的模式。七个要素,缺一不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契合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他表示:本次会议通过不同学科专家学者的讨论,提出了不少有相当深度的学术观点,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加深了对“榆阳模式”或者榆阳经验的了解和认识,加深了交流,推动了高校理论研究和地方发展实践的深度融合,搭建了一个多学科合作交流的平台。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考察了榆阳区陕北民歌博物馆、榆林古城夫子庙文化旅游街区“五馆一中心”、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示范村赵家峁村、榆阳区百万亩樟子松基地和“塞上森林城”小纪汗林场、榆阳区3+2+X”现代农业新兴主导产业百万只湖羊基地、明杰现代农业园4万亩现代农业基地、陕北能化基地大型现代物流枢纽榆阳区象道国际物流园和黄土高原生态文化示范项目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等。与会代表对榆阳区在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表示认可,一致认为,榆阳区的一系列创新实践值得高度重视和学习,需要及时地加以总结。


考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村赵家峁村


考察百万只榆阳湖羊基地


考察象道国际物流园


考察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


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本次学术研讨会搭建了地方政府与高校的合作桥梁,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一次解放思想、互相学习、深化校地合作、开创未来的学术盛会,让更多的专家学者走近榆阳、了解榆阳、把脉榆阳,在理论上总结榆阳区的治理和发展经验,及时、准确的了解榆阳区在治理和发展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寻求新突破、创造新经验。



媒体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news.cssn.cn/zx/bwyc/202007/t20200728_5161561.shtml?COLLCC=924991790

《陕西农村网》:http://www.sxncb.com/2020-07/30/content_8630334.html
《榆林日报》:http://szb.ylrb.com/html/2020-07/28/content_124727.htm
《榆林市政府网》:http://www.yl.gov.cn/xwzx/ylywe/65057.htm

榆阳区融媒体:https://aiyuyang.xmtapp.gdwlcloud.com/pages/2020/07/27/e69c3d4cc4c94def8e2c2ac9a1e6068f.html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