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光明日报:中原王朝的建立标志着黄河文化的成型

  《辞海》将“中原”释为:“地区名。即中土、中州,以别于边疆地区而言。”历史文献语境下,中原有以下含义: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今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依据史实,中原王朝的含义是指北宋及其以前建都在中原地区并享有历史地位的诸多王朝。

  就黄河文化的发展史来说,中原王朝的历史语意有其特别的意义。其一,黄河流域是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人类的活动中心,之后的上古三代、秦统一后的诸多王朝,皆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其二,许多中原王朝建都于黄河流域,并建立健全礼仪、制度等,均为当时相当活跃并对域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中心。

  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诸多历史文献资料,以及20世纪以来的诸多考古发掘资料,是上述概括和比喻的依据。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述,“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土地小狭,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故其俗纤俭习事”,此处的“河”指黄河。可见,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政权,即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建立。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地域争夺和王朝再建,汇成了一页页逐鹿中原的历史篇章。诸子著书立说,百家争鸣,宣扬各自政治主张。诸国招徕民众,广辟草莱,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积蓄力量,为的是兼并他国。至秦统一天下,汉室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速。东汉班固撰《汉书·沟洫志》称:“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树立了黄河为天下河流“宗主”的地位。《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汉初天下萧条,汉廷与众侯者发出了政治上的封爵之誓:“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认为当以黄河为纽带,以泰山为砾石,维系“宗子维城”的体系,并传至后世子孙。

  整个黄河流域,西起高耸的河源区,东下诸多高原、平原区,在唐朝之前的长期政治史上,构成了东西政权对立的地理基础。殷商与早周上下游对立,后以周武王率军展开牧野之战取代商朝而告以结束;秦与山东六国对立,终以秦始皇的统一告以结束;西魏与东魏、北周与北齐上下游对立,终在隋朝的统一进程中告以结束,从而结束了这种对立的历史大势,完成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政治上的一体化过程,并为随后的唐朝奠定了极为稳固的统治基础。

  唐宋之间是中国历史上的变革期,这是以一系列的社会变动事实为基础的。唐亡后,中国封建社会前期以长安为都城的历史随之结束,都城东移至黄河中游南岸的洛阳,北宋定都下游南岸的汴京(开封),这是都城变动中两个较为稳定的点。从中国历史的开篇到北宋末,伴随黄河流域政治格局的形成及演变,流域内的文化广为发展,各种文化竞相涌现,蔚为大观,还有印度佛教传入,这可以看作是黄河流域诸多文化积累、成长和发展的时期。

  

作者:侯甬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

原载:《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1日 11版)

链接:https://news.gmw.cn/2020-08/21/content_34105554.htm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