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9时,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念海”人文大讲堂第一讲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新勇学生活动中心二层报告厅成功开讲。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应邀作题为“我读《史记》”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社教教授主持。全校四百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上,辛德勇以《史记》的特点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史记》在史书体裁上的独创性和纪事的信实性,以及对历代正史在记述体裁选择上的影响。关于《史记》在史书体裁上的独创性,他认为主要体现在“深切地关注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创建人物列传”等方面。关于《史记》纪事的信实性,辛德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史记》中有些记述从表面看似乎是出自想象的,但司马迁是一位具有专业素养的史学家,有着相应的专业能力与职业操守用以甄别资料,因此不宜毫无来由地轻易否定《史记》的记载。第二,司马迁撰著《史记》所采用的相对可靠的史料依据是从“殷商时期”开始的,而这一点,又为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所证实。第三,《史记》中出现部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偏差,是由于缺乏十分可靠的系统性史料,而这主要是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司马迁所运用的资料主要为《战国策》等与实际情况略有出入的史料。同时,他结合自身丰富的治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向现场师生们生动地讲述了《史记》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司马迁作为史官独特的职业素养等知识。辛德勇精彩的讲授,深深地吸引了前来听讲的师生们,台下掌声连连。

互动环节中,辛德勇与参会师生积极交流,分别就“如何阅读史记”“隋唐史研究者应如何对待前四史”等问题一一作答,师生们受益匪浅。

报告会结束后,参会师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师生们纷纷涌上讲台,请辛德勇教授签名留念。

人文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关键抓手。“念海”人文大讲堂的发起与创办,是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追踪历史学科发展动态,加强同行对话交流,促进历史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自觉担当起大学人文教育重任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推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切实举措。王社教在开场致词中介绍道:“此次讲座有着特殊的寓意,辛德勇教授是史念海先生的第一名博士研究生,是史先生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的传承者之一,今天的第一讲,包含着师生对史先生的深切怀念,也饱含着对下一代中青年史学者的深切勉励和殷切期望。”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为后续系列讲座的开展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