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9日,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主办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发展的方向与趋势:《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委会论坛暨创刊40周年纪念会”在西安举行。该刊编委会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教授,编委会副主任、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社教研究员,编委会副主任陕西师范大学侯甬坚教授,编委会顾问陕西师范大学朱士光教授、北京大学李孝聪教授,编委会委员李并成教授(西北师范大学)、郑炳林教授(兰州大学)、辛德勇教授(北京大学)、蓝勇教授(西南大学)、张伟然教授(复旦大学)、龚胜生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李勇先教授(四川大学)、张萍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成一农教授(云南大学)、孙靖国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以及陕西师范大学编委委员周宏伟教授、李令福教授、刘景纯教授、张莉副研究员等出席会议。另外参加会议的还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论丛》副主编王欣教授、《中国古都研究》副主编肖爱玲副研究员、《唐史论丛》副主编胡耀飞副教授、社科处史红庆以及部分师生。

会议开幕式由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教授主持,党怀兴副校长、王社教院长分别致辞,表达对与会学者的欢迎,并希望各位专家为期刊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之后举行仪式,为到会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委会委员颁发了聘书。接着,主编周宏伟教授向编委会作《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出版工作汇报,他从刊物简史、刊物现状、未来设想三个方面全面介绍该刊创建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希望该刊今后需要在关注学科前沿、引领学科方向、扶持青年学者等方面继续努力。
与会编委对《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和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学术回顾。朱士光教授动情回忆起该刊创办前期史念海先生所做的大量工作,强调大家要秉持史先生创刊的宗旨,以刊物带动学科发展、引领学术潮流,发挥历史地理学有用于世的作用。侯甬坚教授先回顾自己做主编期间的工作,尔后就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历程、学科属性、存在问题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展开探讨,提出历史地理研究应该与时代主题相连,推进学科发展兴盛。辛德勇教授回顾该刊创刊的艰辛历程,强调要继承史念海先生的学术精神和创刊宗旨,以刊物带动中国学术发展。李孝聪教授指出该刊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老字号”,该刊能有今天的辉煌不能忘却史念海先生的“开创之功,培育之力,术业之精”。
下午的会议上,各位学者围绕着“学术前沿、重大选题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的任务”和“优秀稿源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的质量提升”两个主题展开讨论,以为该刊发展建言献策。编委们认为在青年学者迭出的时代,该刊选题应该关注学术动态和国家战略,发挥期刊带动学科发展、引导学科选题的作用。在具体措施上,编委们认为可以尝试开设诸如地图学史与古地图研究、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环境史、地名与方志研究等历史地理学新兴领域和相关边缘学科专栏,强化译介西方历史地理学的学术思想和相关研究成果,开拓世界视野。针对该刊质量提升问题,编委们从专题约稿、审稿制度、编委责任、刊物发展规划、期刊特色等方面详细阐述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编委们还就该刊编校中遇到的论文规范、图表处理等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许多具体建议。周宏伟主编感谢各位编委提出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对编委们讨论比较多的约稿、专栏、动态介绍、关注现实与热点等问题进行回应,并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会加强相关方面的工作。为使编委会的各项工作更加规范,会议最后还讨论通过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委员会章程》。
此次编委会论坛为该刊首次举办。论坛上历史地理学者们对于该刊未来的质量提升建议和学科发展思考,不但对该刊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有指导意义,而且也十分有益于我国历史地理学科的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