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年第3辑刊发的《110年来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成就与未来展望》一文,近日被《新华文摘》2021年第21期作为封面重点文章全文转载。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华林甫教授。
华林甫教授该文通过考察清末以来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的历史轨迹,指出中国学术界一直有编绘历史地图的传统。特别是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册)以科学、全面、准确、精细、严谨等特征,极大推动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形成了积极强劲的“谭图效应”,影响深远。在此基础上,华林甫教授结合国内外历史地图学的现状,认为综合、专题、区域、时序是历史地图集编绘的四大发展趋势。并结合《清史地图集》的编绘实践,对历史地图与读史地图的关系、历史地图集的学术基础、绘制政区界线的尺度、标准年份及其相关问题、已刊历史地图集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指出:伴随学术理论与学术标准等方面的深入探讨,未来关于断代历史地图集的研制编绘,必将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地理之学,非图不明”。历史地图集的编绘是历史地理学最富有特色的研究内容,也是迄今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取得最大成就的领域。华林甫教授的文章纵论古今中外历史地图集编绘的学术脉络,视野开阔,分析精到,评价中肯,观点新颖,是当前历史地图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近年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秉持史念海先生的创刊精神,不断加强选题策划,陆续推出一系列高质量、有见地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学界产生了较好的反响。自2016年以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累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文摘类权威期刊全文转载21篇、摘编5篇、目录索引数474篇。连续多年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以及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此次《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华林甫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对《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办刊工作的积极肯定。未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将继续秉持传统,开拓创新,为历史地理学及相关学科提供高水平学术展示和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