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守正与创新——纪念史念海先生诞辰110周年暨2022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 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

2022730日——731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守正与创新——纪念史念海先生诞辰110周年暨2022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

730日上午,会议正式开幕。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教授,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史念海先生弟子代表、中国史学会历史地理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分别向大会致辞。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以纪念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史念海先生,并回顾与展望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在开幕式上,游旭群校长代表陕西师范大学向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陕西师范大学发展的专家和学者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历史地理是一门有用于世的特殊学科,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邹逸麟、张修桂等老一辈历史地理学者的引领之下,历史地理学不断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史念海先生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的创建人,也是我校历史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古都学会及唐史研究所的创建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和历史地理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游校长进一步介绍了我校办学宗旨及发展战略布局,他强调陕西师范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师范类高校,建校78年来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扎根西部、砥砺奋进、求索发展,铸就了特有的西部红烛精神。当前学校聚焦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确定了“四维驱动”学科发展布局,中国史学科即为六个重点发展学科之一,支持并鼓励我校历史学科的发展。

游旭群校长致辞

陈发虎院士代表中国地理学会向大会致辞,详细介绍了中国地理学会的发展历程及工作成就,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地理学会所属的48个分支机构之一,在顾颉刚、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先生的推动和引领下,历史地理学有了长足发展,产出众多优秀成果。陈院士提出,这次会议对缅怀先辈及推动学科发展意义重大,史念海先生毕生践行“有用于世”的学术理念,一生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先后出版河山集等20余部学术著作,发表论文近300篇,在中国古都学、方志学、历史地图汇编、古籍整理等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史先生坚持野外考察开阔视野,获得一手资料,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并培养了一大批历史地理学专业人才,为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学科成就了学界大师,大师引领着学科发展,面对当今中国及世界新态势,迫切需要中国学者用中国风格、中国气魄、中国话语提高学理建议和智力支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陈院士呼吁当今学者学习史念海先生等老一辈历史地理学家的高尚品质和爱国精神,独特严谨的治学理念和无畏的创新意识,继承他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把学术事业发扬光大,进一步促进历史地理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为国家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陈发虎院士致辞

吴松弟教授首先表达了史念海先生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回忆了早年与史先生的书信往来,受教受益于先生的点滴故事,以及在谭其骧、陈桥驿、史念海先生的指引下,进入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的过程。他提到,史念海先生是历史地理学三位奠基人之一,陕西师范大学是历史地理学研究三大重镇之一,史先生博学多才,教书育人,在历史地理理论建构、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等研究领域留下诸多成果,这一伟大贡献为后代铭记。

吴松弟教授致辞

辛德勇教授深切回顾了史念海先生从创作《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开始,顽强地走在艰难的学术创作之路上,一生奉献于学术事业的人生经历。辛教授梳理了史先生不断完善历史地理学学科体系,构建框架结构,并将历史自然地理纳入学科体系中的过程,并指出史先生细致爬梳文献的功底延续了中国历史研究的血脉,通过野外考察、考古学等研究方法不断丰富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辛教授还呼吁学人认真看待史先生留下的宝贵经验,思考未来发展,加强充分的交流合作,把历史地理学研究引向深入。

辛德勇教授致辞

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社教教授主持。

王社教院长主持开幕式

史念海先生的家属代表也出席了本次会议,王社教院长代为转达了史先生家属对会议的祝贺,对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地理专业委员会、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以及与会嘉宾的感谢,并祝愿历史地理学科人才辈出、硕果累累、蓬勃发展。

史念海先生家属

接下来的大会报告由暨南大学吴宏岐教授与陕西师范大学李令福教授共同主持,共七位学者做了大会报告。

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结合自身求学和科研经历,深切缅思史念海、谭其骧及侯仁之三位历史地理学科奠基人在学科创立和发展中的成就和贡献,三位导师的个人天赋、奉献信念及历史机遇决定了他们开创性的工作及伟大贡献是不可替代的。北京大学唐晓峰教授回顾了“后禹贡学会时期”三位先生对学科创建之初“地理化”过程的产生与推进。唐教授述及史先生从沿革地理出发转向历史地理研究,并将现代地理学理论框架、人地关系视角引入历史地理学的过程。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详细回顾了自上世纪50年代起,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三位先生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构建做出的努力,系统展现史先生的学术实践历程。暨南大学郭声波教授系统梳理了史念海先生在构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理论方面的学术贡献。郭教授认为史先生推动了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转变,奠定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体系,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任务。武汉大学徐少华教授感悟发扬学术前辈的优良传统与治学精神,并分享了学习史念海先生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几点体会。复旦大学张伟然教授追忆与史先生的因缘际会,采撷史先生思想精髓,认为史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学术气魄是留给后人的丰厚精神遗产。陕西师范大学侯甬坚教授讲述了史先生多奇的人生经历,回顾史先生推动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发展的诸多努力,指出先生的事迹和业绩造就了历史地理学在陕西师范大学崛起的事实,史先生朴实治学、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始终心系国家建设和发展大业,终生以发展历史地理学为旨归。

大会报告人及主持人

本次研讨会共进行两场大会报告和32场分组报告,深切缅怀史念海先生等老一辈历史地理学家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创建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分组报告对历史地理学理论、历史政区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交通地理、历史城市地理、环境史、地理名物考证、民族与边疆历史地理、史念海先生与中国历史地理学专题报告、地图研究13个专题展开深入讨论。会议还于729日下午开设专场研究生论坛,以经济与交通、农业与灾害、政区与军事、城市与文化四个专题进行研究生分组报告和评议,搭建学界新生力量的交流平台,共同为历史地理学科的赓续发展助力赋能。

参会代表合影

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之发展欣欣向荣,正是在史念海、谭其骧、侯仁之等学科奠基人的组织和引领下,在几代历史地理学人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值此纪念史念海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历史地理学人追忆先生的同时,秉承守正与创新的学问之径,贯彻“有用于世”的学术理念,在彼此交流中进一步推动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发展。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