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念海大讲堂第十五讲 | 碑刻史料所见清代广东基层海防问题——以《建造浅澳天后宫碑记》为中心的分析

2023年11月17日19点,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历史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宏岐教授应邀做客念海大讲堂第十五讲,在长安校区教育博物馆西附楼S201作题为《碑刻史料所见清代广州基层海防问题——以<建造浅澳天后宫碑记>为中心的分析》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我院刘景纯教授主持,近5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开讲前,刘景纯教授就吴宏岐教授治学和工作经历、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成果、与我院的学术渊源等进行简要介绍。希望与会同学们能够借此开拓学术视野,启迪学术思维。



吴宏岐教授由一组他在外出考察时发现的碑刻展开,通过对其中有关职官体系及其运作情况内容的解读,复原当时(清道光年间)广东碣石镇标中、左、右三营完整的职官体系,并探讨当地绿营水师在清代后期对当地天后信仰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在第一部分,吴宏岐教授介绍碣石镇位于惠、潮二府要冲之地,其下中、左、右三营均属“外海水师”,认为该镇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其中最为重要的军事设备——浅澳炮台新旧位置的变化可能是泥沙淤积引起的岸线推移的结果。浅澳天后宫是清道光十三年由碣石镇总兵组织、军民共同捐资修建的,其内的《建造浅澳天后宫碑记》共5块,分记事碑和衔名录两部分,衔名录上内容对于研究清代广东碣石镇水师的相关问题有重大参考价值。

第二部分主要是碣石镇职官体系相关问题。吴宏岐教授运用表格对嘉庆《清会典事例》《广东海防汇览》以及《建造浅澳天后宫碑记》中碣石镇标三营职官情况进行对比和复原。表格中相同职级具有相同职数的现象,有效解决了职官俗称与正称对应的问题。另外对于所反映的道光十三年前后碣石镇标三营守备总职数相对之前明显增加的问题,吴宏岐教授认为应是为了应对当时广东沿海海防形势升级的缘故。

第三部分探讨当地绿营水师对当地天后信仰发展所起到的作用。随着海防问题逐渐突出,当地海神的地位在朝廷的推动下日渐尊崇。碣石地区海神信仰浓厚,庙宇众多。当地官兵对当地天后信仰的促进主要体现在积极参与天后宫的重建工作,“守备”总体捐银数额占年俸的三分之一以上。浅澳天后宫的日常运作也尽被纳入碣石镇水师的监督管理之下。

报告结束后,刘景纯教授对吴宏岐教授的报告内容进行了总结,认为这一报告解决了职官的俗称与正称、层级、职责这一重要问题,补充了原有记载的不足,使人能够直观认识到碣石镇的海防职官体系,深化对其的了解。属于是野外考察与文献阅读相结合并解决具体问题的典型代表,值得大家的学习。参与本次讲座的王社教、周宏伟、史红帅三位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吴宏岐教授这次报告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细读史料、绘制图表对大家来说也是很好的研究方法上的启发。

至此,本次念海大讲堂圆满结束。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