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念海大讲堂第十八讲 | 庄声:清代满文文献与东亚海域漂流事件

2024116日下午,念海大讲堂第十八讲特邀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庄声教授,在长安校区教育博物馆西附楼S201会议室开讲,报告题目为“清代满文文献与东亚海域漂流事件”。本次讲座由我院张莉教授主持,历史文化学院冯立君教授受邀作为与谈人。崔建新、李屹凯老师以及陕西师范大学30余位博士生、硕士生参与交流。



讲座伊始,庄老师指出满文档案是清史研究中的重要材料,并介绍了目前清代满文档案的基本情况。一,清代满文档案数量众多,仍有大批档案有待开发利用。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满文档案数量为海内外之最,并建立起满文档案全文检索数据库,此外,多国博物馆、图书馆亦藏有满文档案。三,国内目前出版了《黑图档》《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满文文献选编》《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等大部头满文档案可资利用。四,满文档案中包含各种信息,诸如各地物产、农业、资源、人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情况以及对外交流等丰富内容。

随后,庄老师结合自身对清代东亚海域漂流事件的研究案例讲述满文文献在研究中的实际应用。首先,根据各国所藏古地图介绍东亚海域范围,依据照片和档案资料指出吉林沿海部族主要包括鄂伦绰族、费雅喀族、恰喀拉族、七姓族、赫哲族等,自然资源主要有人参、貂皮和东珠。其次,利用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所藏相关满文档案与日语文献复原日本松前藩漂流民在嘉庆年间从突符村—吉林海岸—珲春—宁古塔、从吉林—北京、最后从北京—南京—苏州—杭州—乍浦—长崎的3年漂流历程,并考证了三位漂流民的姓名、年龄等。最后,老师指出松前藩日本漂流民3年海漂历史故事的背后关怀的是17世纪以降欧亚大陆东部边界与边民的问题,并且强调了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多语种文献的应用在全球史研究中的前景。


讲座结束后,与谈人冯立君老师分享了本次报告的几点启示。其一,发掘高质量的档案史料,推进已有的学术研究。其二,注重新史料与新问题的贴合度,提升自身的问题意识与钻研能力。其三,学习和了解日本、俄国学者对中国史研究的挖掘程度和分析角度,扩展学术视野。其四,边疆、民族研究至少精通一门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其五,注重跨学科研究,增加分析问题的多种角度。最后主持人张莉老师总结,庄老师在对丰富的满文档案以及日文、俄文历史文献进行搜集、整理的基础上,描绘了东亚漂流民入境—遣返的历史过程,展现了历史学者追寻历史细节的学术精神。

念海大讲堂第十八讲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了我院师生关于东北历史地理、东北边疆史、全球史的相关思考,扩展了学术视野,为进一步的学术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