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0日上午10点,我院在长安校区教育博物馆西附楼S201举办了陕西师范大学8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念海大讲堂第二十一讲。本次讲座邀请了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丁柏峰教授作题为《地理环境对藏传佛教在甘青地区传播与发展的影响》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卜风贤教授主持,王社教院长、刘景纯教授、李令福教授、李鹏老师及我院20余名学生参加了这次讲座。

丁柏峰教授此次讲座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对藏传佛教在甘青地区传播与发展进行了宏观而系统的梳理,讲座主要从四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是甘青地区自然环境对藏传佛教的影响。丁柏峰教授首先强调了地理环境和宗教的关系是双向的,宗教产生与传播的前提是和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协调、适应,而宗教则影响人们改变地理环境的程度。高原气候深刻制约着生态系统的发育,自然敬畏感和神灵崇拜较大源于环境压迫,而藏传佛教吸收万物有灵、自然崇拜的思想也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第二部分是民族分布格局对藏传佛教的影响。丁柏峰教授指出民众是信仰之基,也是发展传播的载体。甘青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使得多种经济形态并存,多种民族在此发展。而本属于藏族文化的藏传佛教通过地域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普遍传播于土、裕固等民族中,成为这些民族共同的宗教信仰,并通过共同信仰使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第三部分是甘青地区的地理区位对藏传佛教的影响。丁柏峰教授认为甘青地区是控扼西北的核心地带,是连接新疆、西藏等地的锁钥之地,明清时期对该地区推行的藏传佛教政策的制定具有深刻影响,从而对藏传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四部分是交通路线的开辟对甘青藏传佛教的影响。历史时期“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等交通路线的开辟,为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提供了条件,也推动了藏传佛教在这些道路沿线的传播。

卜风贤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丁柏峰教授分享了一场有特色的讲座,并指出甘青地区的多民族共处现象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种体现。刘景纯教授认为丁柏峰教授的选题有价值有意义,问题典型且讲清楚了藏传佛教在甘青地区的发展,不少观点具有创新性,打破了传统的认识。李鹏老师则结合自身参编《西藏历史地图集》的经历与丁柏峰教授就藏传佛教以及三交史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至此,本场学术交流圆满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