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我院肖爱玲教授、李鹏博士赴贵阳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屯堡史研究》开题报告会暨“中国历代边疆经略与屯堡文化学术研讨会”

616日上午,由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肖远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屯堡史研究》开题报告会暨“中国历代边疆经略与屯堡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大学花溪校区行政主楼五楼会议室举行。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安顺市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单位的30余名专家和领导与会。我院肖爱玲教授、李鹏博士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课题核心成员应邀赴会。

会议开幕式由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周良书教授主持。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恩良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对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的支持表示感谢,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屯堡文化研究情况。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黄其松在讲话中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既是重要内容,更是重要动力。贵州历史悠久、文化多彩,屯堡文化是其中最璀璨的瑰宝之一。希望项目组专家学者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深入开展屯堡历史研究,充分挖掘屯堡文化遗产资源,推出一系列高质量成果,不断扩大屯堡文化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安顺市副市长汪文学在讲话中指出,屯堡文化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研究内容从单一的资料整理走向多学科研究,研究队伍从本土走向全国。未来,屯堡文化研究要更加重视田野史学、民间历史文献学、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和乡村文化的研究定位,促进相关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项目开题汇报暨学术研讨会由专家组组长、华中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黄永林教授主持。

项目首席专家肖远平教授首先从选题意义、项目框架与分工、项目实施、预期成果和社会效益五个方面对“中国屯堡史研究”项目的整体情况作了汇报。他认为,通过对屯堡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的研究,将屯堡置于中国历史长河中进行审视,更加显著地凸显出屯堡文化的巨大价值,从而发现贵州保留的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使贵州文化被尘封的一面显现出来,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希望课题组从宏观与微观、全国与地方、整体和个案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国屯堡史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挖掘屯堡文化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建设、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为贵州的“四大文化工程”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肖爱玲教授在作为子课题负责人代表进行的补充汇报中表示,“中国屯堡发展史研究”将会在历史地理学视角下阐释屯堡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从屯堡遗址保护、利用与活化的路径模式探索,强化利用GIS软件的存储和分析功能、重视历史地图文献利用、应用数字人文技术进行多维模拟屯堡发展历程等方面展开研究创新工作;并结合屯堡文化、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部分研究内容,以田野调查资料丰富屯堡发展史的研究内容,积极回应诸如遗产保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当前重大现实关切问题。云南师范大学李立教授、贵州民族大学龚德全教授作为子课题负责人代表都进行了汇报。

北京师范大学高丙中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王泽龙教授、山东大学张士闪教授、中山大学宋俊华教授、复旦大学张晓虹教授作为项目开题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项目总体框架合理,内容丰富,研究计划切实可行;课题组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前期基础扎实,准备工作充分,具备完成该项目研究任务的能力和条件,一致同意通过《中国屯堡史研究》开题论证。希望课题组全力做好研究工作,产出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屯堡文化史的深入研究、为黔中地区活态屯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专家组还就贵州的活态屯堡文化怎么研究、如何推广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最后,首席专家肖远平教授代表课题组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点评,并表示课题成员将充分听取吸收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高质量按时完成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论证会结束后,肖书记又召集各子课题负责人与核心研究人员,就项目中的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各子课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实施细节等具体问题逐一商讨和细分,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长期以来一直从事西北地区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此次,肖爱玲教授和李鹏博士加入肖远平教授的中国屯堡史研究团队,并承担了“中国屯堡发展史”的研究任务,一方面加强了我院与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西南地区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学习借鉴西南高校在历史学科教研和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宝贵经验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我院在西南历史地理的研究方向、视野和路径,助力学校中国史“双一流”学科建设。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