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至21日,在陕西师范大学建校八十周年前夕,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主办的“历史地理学视域下的中华文明”学术论坛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4年编委会会议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召开。来自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编委、学术期刊同行及作者代表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议历史地理学学科发展和学术期刊建设。

9月21日上午举行的会议开幕式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委会(扩大)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委会常务副主任王社教主持。陕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史红庆在开幕式致辞中向各位专家学者一直以来给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的厚爱与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他表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自创刊以来,始终以建设高水平学术期刊为己任,不断提高期刊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期待与会编委与期刊界同行专家建言献策,帮助《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进一步提升刊物水平和影响力。
会上,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马维斌宣读了新一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委会成员名单,随后举行了聘任书颁发仪式。此外,现场还公布了“首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史念海青年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并举行了颁奖仪式。该奖项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和《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联合设立,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刊发的学术论文为评选对象,旨在传承史念海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鼓励广大青年学者在历史地理学相关领域潜心钻研、开拓进取。


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委会(扩大)会议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主编周宏伟介绍了期刊近五年来的工作情况,编委和其他与会专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展开研讨,从期刊定位、选题设置、出版周期、国际传播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应进一步开拓办刊思路和视野,更加积极地对接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努力打造更具引领性和创新性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学术交流和前沿科研成果传播平台。

随后举行的“历史地理学视域下的中华文明”学术论坛分两场进行,分别由陕西师范大学周宏伟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刘景纯教授主持。在学术论坛上午场,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侯甬坚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李并成教授以 “华夏文化‘自古以来’即多元一体的真实证据”“历史地理学促进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历史地理视野下看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以河西走廊历史地理为中心”为题作了精彩分享。
在学术论坛下午场,南京大学胡阿祥教授就“地理的依据:从文化自信到文明特性”,复旦大学张伟然教授就“‘历史上的中国’概念的理论属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孙靖国副研究员就“历史地图编绘与中华传统文明”,华中师范大学龚胜生教授就“论传统村落的人—地—文三脉属性与结构体系”,云南大学成一农教授就“《史记》‘五帝’世系及族源、祖源建构的地理解读——兼论对现代中国形成的影响”,中国科学院谭亮成研究员就“商周时期重大社会变革与气候变化”,武汉大学郑威教授就“荆楚文明与多元一体的长江文化”,暨南大学郭声波教授就“盛唐文献所见广东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景象”,首都师范大学张萍教授就“丝路交通与中古商贸文明的秩序构建”,陕西师范大学冯立君教授就“隋唐至契丹时期辽西的行政区划与民族关系”,北京大学邓辉教授就“北京旧城城市形态形成与变化的文化生态学透视”,中国科学院陈晓珊研究员就“历史地理学视阈下的明清文明:重陆轻海路线与大一统疆域的形成”,中山大学吴滔教授就“明清时期的崖山祠祀景观与捐粟勤王故事建构”,中国人民大学华林甫教授就“清时期中国区域地理研究(1644—1911)”,暨南大学吴宏岐教授就“民国时期城市水上政区建置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报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主编周宏伟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指出,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来诠释中华文明由来已久,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作为核心主题来展开论述无疑是具有新的意义,而本次会议对中华文明特性的诠释,既有理论高度、历史厚度,也有地域广度、内容深度,反映了历史地理学界对中华文明特性的最新思考。他还表示,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将继续立足特色,砥砺奋进,在服务历史地理学及相关学科建设、展示重要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史念海历史地理学青年学者学术沙龙”,中国科学院白壮壮,陕西师范大学程森、杜娟,上海师范大学林宏、清华大学冉艳红,西北大学席会东,湖南师范大学易锐,中国人民大学赵逸才等学者汇报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学术沙龙由陕西师范大学刘景纯教授主持,东北师范大学韩宾娜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侯甬坚教授、李令福教授、卜风贤教授、肖爱玲教授与参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撰稿:任 秦 毛楷淳
摄影:张欣源 崔玉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