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念海大讲堂第三十二讲 | 敦煌汉简对西汉历史研究的贡献

2025年3月30日上午9时,念海大讲堂第三十二讲在长安校区教育博物馆主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西北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兰州大学敦煌与西域文明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担任主讲人,题目为《敦煌汉简对西汉历史研究的贡献》。讲座由我院周宏伟教授主持,校内外5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活动。

讲座中,郑炳林教授以部分敦煌汉简的记录内容为切入点,通过对四个具体研究案例进行重新阐释,指出该汉简对于西汉时期西域历史的传统记载及认识具有修正、丰富和细化的重要作用。

首先,他从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和管辖范围讲起,针对《汉书·西域传》的记载偏差,通过解读汉简提出新解,指出西域都护的管辖范围就是所谓“卅六国”,而其统治力的加强除体现在控制地区的扩展上外,更表现为对诸国事务的直接干涉。凡此种种,为重构西汉西域版图提供了关键证据。

随后,郑炳林教授利用悬泉汉简提供的信息并参考前人注释,对日逐王归汉的具体路线进行了修正。前人胡三省认为《资治通鉴》中的“河曲”当在西域金城郡界,而根据悬泉汉简并参考实际里程得出的研究,所谓“河曲”并不在金城郡,而是在敦煌以西的地方,推测应当在渠犂以北焉耆一带。

接着,郑炳林教授又就悬泉汉简对于楼兰国历史研究的重要作用作了阐释。据记载,傅介子完成刺杀楼兰王的任务后就调动西汉在楼兰的驻军,镇抚楼兰并斩楼兰王首送悬北阙下,证明西汉在元凤四年前就在楼兰境内设置了屯田机构。元凤四年后,楼兰王带领手下260人入朝奉献,并改名为鄯善,此后西汉经敦煌郡与鄯善的交往正是对与楼兰关系的延续。地处通西域的交通要道之上,鄯善是西汉与西域交往中来往最为频繁的西域地方政权之一,敦煌汉简对此多有记载,这些都是《汉书·西域传》中所没有的,为我们了解西汉与鄯善的交往增添了新的史料。

讲座最后聚焦阳关的历史定位。郑炳林教授结合汉简文书与考古发现,还原了阳关作为西汉与西域交往核心关隘的功能。阳关不仅是商队、使团进出中原的文明之门,更是军事防御与文化融合的枢纽。他举例汉简中记载解忧公主归汉、康居进献名马等事件,均以阳关为节点,这些都体现了敦煌阳关是西汉与西域间通使通商的观赛,是与西域交流交往的一扇大门。

undefined

讲座临近尾声,周宏伟教授对本场讲座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总结,之后在场同学就如何流畅识读汉简文字等问题进行了提问,郑炳林教授则一一予以耐心解答。至此,本场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undefined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