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学生学术素养,加快AI赋能历史地理研究,3月30日下午2时30分,我院在长安校区教育博物馆西附楼S101举办念海大讲堂(第三十三讲),邀请了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地理中心主任张晓虹教授作了主题为——AI+历史地理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院长王社教主持,周宏伟教授、肖爱玲教授、崔建新副研究员以及我院数位青年教师及70余位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张晓虹教授介绍了复旦大学近年来在历史地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现状与成就。张晓虹从《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贡献谈起,认为其在历史地理研究方面,为历史地图时间断面的选择与处理提供了范本。随后,又介绍了复旦大学在学术国际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哈佛大学的包弼德教授在与复旦历史地理学人葛剑雄等人的合作下,完成了从《中国历史地图集》到“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的转变,张晓虹教授强调:“在这个过程中,地理信息技术助力历史研究转向空间化。”
其次,张晓虹教授对AI+历史地理研究方面进行了重点讲解,张晓虹从“图灵测试”这一计算机科学史上的重要实验讲起,对人工智能的起源以及发展娓娓道来。她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经过“初春、初冬、初秋、寒冬、复苏以及爆发”六个阶段,现下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但其演变过程漫长,并不是刚刚出现的新概念、新技术。讲座期间,张晓虹教授还展示了复旦大学在AI+历史地理研究方面产出的众多成果,为我院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前瞻方向和良好参考。最后,面对当下AI对人文学科的强力冲击,张晓虹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AI时代,要积极“拥抱”AI思维。
讲座尾声,王社教院长对此次讲座做了系统总结,对于我院教师及学生提出的问题,张晓虹教授也做了一一解答。至此,本场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