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日晚,我院在长安校区教育博物馆西附楼S301成功举办“念海大讲堂”第三十七期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特邀郑州大学科技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王星光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他以《二十四节气的定型与汉代时序统一》为题,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王星光教授现任黄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科技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协会副会长等职,是我国科技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他长期深耕于中国古代史、科学技术史及生态环境史研究,学术成果丰硕。讲座由我院卜风贤教授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卫丽副教授、我院张青瑶老师以及校内外50余名师生参与。
王星光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也就是“二十四节气”,后介绍了其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提出问题,“二十四节气的建构如何汲取并融合先秦时期繁杂的时间认知?汉王朝如何利用二十四节气完成时序的统一?”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王星光教授从清华简《四时》以及《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中寻找答案,介绍了古人利用日影测定时序变迁的基本方法。王老师还讲解了陶寺“观象台”,以此表示先民对春分秋分的测量已经有丰富的知识。此外在其中还掺入了阴阳刑德的时空状态,借以阐释万物的生长荣枯。王老师将二十四节气主要分成四类,,一是天文季节类,二是温度类,三是降水类,四是物候类。并对这些具体的类别进行了介绍。此后又对二十四节气如何与秦汉历法融合与流布进行讲解。国家通过干预对二十四节气进行节气天道的神圣化解释。
王星光教授最后进行总结,从二十四节气对农事节律和生活节奏的塑造进行解释,在医学理论的构建与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介绍。此外王老师还认为其为学术思想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卜风贤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总结,张青瑶老师等与王星光教授进行了讨论。王星光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利用气候中的二十四节气与政治,经济及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开阔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提高了关联思考的能力,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