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4日上午,我院在长安校区教育博物馆西附楼S201成功举办“念海大讲堂”第三十九讲。本次讲座特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樊志民担任主讲嘉宾,以“农牧类型与民族文化研究”为主题,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我院卜风贤教授主持,郑州大学王星光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黄达远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卫丽老师、我院屈亚婷老师等教师代表及40余名研究生参加活动。
樊志民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馆长,农业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主任等重要职位,樊志民教授学术研究以西北与秦汉农业史见长,除此之外,在中华农业文明,农业开发与环境史,中外交流史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

樊老师先对民族农牧业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区分,包括农牧业的形式以及居住地的特点,农牧业驯育不同的品种。樊老师提出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是交流的需要,是要进行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樊志民教授列举出中国的1200ml等降水量线以及800ml等降水量线,400ml等降水量线(农牧交错带一线)对于不同降水区对比不同的差异,也对南北方的力量进行对比。最后再次重申中原和南方少数民族矛盾少,关系相对缓和;而北方较多且较为剧烈,北方少数民族同化融合的更快,而西南农耕少数民族融合则较慢。也将民族问题的研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相结合,更凸显了民族问题的当代价值。
报告过后,卜风贤教授进行了简要总结,黄达远教授、王星光教授与樊志民教授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本次讲座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