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25日,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陕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协办的“AI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国际教育大厦召开。来自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安市决资委生态环境组、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江苏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宁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云南大学、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咸阳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等政府机关与高校近90名专家学者及博士、硕士研究生汇聚本次会议,旨在探讨“AI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数字化转型、城乡融合发展、气候变化适应等重大议题,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理论方法创新,为构建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流域治理体系提供学术支撑与智力支持。校长助理、党委宣传部部长袁一芳部长出席开幕式,研究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相关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会上,校长助理、党委宣传部部长袁一芳部长指出,陕西师范大学在办学80多年征程中为国家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肯定了我校黄河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师大方案”。他期待通过此次会议,推动建立AI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AI技术在黄河流域的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西北研究院院长王社教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研究院近年来发展情况及科学研究取得成绩,他强调黄河流域治理需历史经验与现代科技融合,希望专家围绕“数智赋能流域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会议主旨报告由西北研究院副院长方兰教授主持。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黄河处处长王智慧围绕陕西省黄河流域治理实践,介绍当前工作进展与阶段性成效,阐述后续工作规划方向,介绍了陕西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为地方层面落实流域发展战略提供实践参考;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凯以《探索AI助力西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为题,从生态监测、特色产业体系、文化传承三个维度,展示了西安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中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在AI赋能中的创新探索,为深入贯彻实施黄河流域国家战略提供了具体思路和实践建议;山东大学黄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林波教授以《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就总结与 “十五五” 推进建议》为题,系统总结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有成就,深入剖析社会认知不足、价值核算夸大等制约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华东师范大学何洪鸣教授以《水系变迁与文明韧性:全新世黄河流域的灾害应对与社会演进》为题,聚焦历史视角下黄河流域的环境与社会互动关系,分享流域灾害应对与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任彦军教授以《神经科学赋能行为农业经济研究:以可持续食物消费为例》为题,介绍神经科学在行为农业经济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为农业经济相关问题的分析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教授以《区域协同发展的WEFE 纽带机制探析--基于黄土高原与秦岭区域的实证考察》为题,立足流域整体发展需求,提出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的观点,强调秦岭区域生态保护的长效内生动力,为推动流域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会议同步开设三场分论坛,各论坛均采用“一报告一评议”模式,通过论文汇报与交叉互评形成多元视角对话,为黄河流域相关领域发展提供学术支撑。各分论坛聚焦不同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分论坛1“黄河流域数字化、绿色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围绕“长江—黄河”流域对比以及碳生产率与生态韧性等方向对话,为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跨学科可操作学理支撑;分论坛2“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涵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及AI赋能可持续管理等多视角,为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前瞻视野;分论坛3“历史视角下的黄河治理经验与AI再建构”、“数字历史黄河—AI考古—清代水利”等贯通古今议题,为流域治理现代化提供可溯源的历史智慧与新范式。三场分论坛主题鲜明、研讨深入,充分彰显跨学科融合特色,为黄河流域治理与发展凝聚多元智慧,有效延伸了主旨会议的学术研讨成果。
大会闭幕式由我院方兰教授主持。各分会场主持人依次汇报了分论坛讨论情况,梳理了各主题下的核心观点、共识成果及实践建议。随后,方兰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肯定了会议在议题设置、学术交流及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成效,指出本次会议为黄河流域相关领域研究凝聚了多方智慧。
至此,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实现预期目标。本次“AI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搭建了黄河流域相关领域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的重要平台。主旨报告与分论坛研讨层层深入,汇聚跨学科智慧与实践经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及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多元解决方案与前沿思路。未来,我院将持续聚焦流域发展核心议题,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与应用,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更多学科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