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报告人:夏正楷 教授
主持人:侯甬坚 教授
时间:2017年11月1号(周三)上午8:30-10:15
地点:文汇楼A区一层报告厅
报告语言:汉语
主办单位: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报告人简介
夏正楷先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二级教授。兼任教育部高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第四纪委员会常委等职。曾主持和参加了十余项重要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国家七五攻关、地方政府项目等。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北京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和宝洁优秀教师奖等多项奖励。<br />
主要研究领域:地貌学、沉积学和第四纪环境学、环境考古学等。夏正楷教授首次在泥河湾地层中发现了晚更新世的湖相叠层石,证实在我国北方末次间冰期存在有干暖的气候环境,并首次建立了可以与黄土—古土壤序列比美的水下黄土—湖积物沉积序列。参加了华夏文明探源工程,通过对我国众多文化遗址的地貌和第四纪调查,探讨了全新世环境演变,尤其是史前灾难事件在华夏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人类对环境变化的文化适应和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交流是考古学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主要驱动力。
报告主要内容
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是大家关注的问题。讲座介绍不同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并结合河西敦煌和中亚遗址的环境考古研究,分析古文化兴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