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报告人:杨晓燕 研究员
主持人:张 莉 副研究员
时间:2017年11月1号(周三)上午10:30-12:00
地点:文汇楼A区一层报告厅
报告语言:汉语
主办单位: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报告人简介
杨晓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从河北地质大学本科毕业,进入北京大学,先后在莫多闻教授、崔之久教授和夏正楷教授的指导下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3-200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后流动站,在刘东生先生指导下从事黄土与人类文化方面的研究;2007-2008在Smithsonian Institution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进行博士后工作,合作者为美国科学院院士Dolores Piperno教授;2010.9-2010.11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2-2013英国Leicester大学 Honorary Research Fellow;2014-2015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Leverhulme客座教授。<br />
主要从事古人地关系(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s)方向的研究工作,早年的研究涉及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变化关系,近年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中国早期农业格局形成过程方面。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且作为骨干力量参加多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及中国科学院科技先导专项。发表论文80余篇,主要成果发表在Nature、PNAS、Scientific Reports等国际重要刊物上。
报告主要内容
以华北和长江下游两个研究区为例,利用微体植物遗存(植硅体和淀粉粒)重建小米和大米的驯化过程,讨论粟作和稻作农业起源、传播及其环境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