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讲座报告 > 正文
唐、宋诗中的物候信息及其环境意义
基本信息

报告人:刘亚辰 博士

主持人:张 莉 博士

时间:2018年9月29日 19:30-21:30

地点:文汇楼一区111号

报告语言:汉语

主办单位: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报告人简介
刘亚辰,1988年生,201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西安文理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历史物候与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在《中国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唐宋诗歌的物候记录提取及温度重建(41807438)”。
报告主要内容
目前,学界对中国唐宋时期温度变化的认识存在诸多争议。诗歌在唐宋时期发展至我国的巅峰水平,其中蕴含的大量物候记录可作为这一时期气候变化的鲜活证据。报告从唐、宋中物候记录提取的关键步骤与需注意的问题讲起,介绍了如何从原始诗作中提取出可用于气候重建的物候记录;通过总结和归纳诗作中物候信息的规律及特点,阐释了唐、宋诗中物候记录的环境意义;基于年物候指数和温度贡献率等两种方法的重建结果显示:唐、宋时期中国中东部地区年平均温度分别比现代高0.12℃和0.08℃;通过与相关研究进行对比,上述重建结果为认识唐、宋及中国中世纪气候异常期的温度变化提供了借鉴。
讲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