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讲座报告 > 正文
近300年来黄河中游水文变化及其社会响应
基本信息

报告人:张健 博士

主持人:张莉 博士

时间:2018年10月17日 14:30-16:30

地点:教育博物馆西副楼S101报告厅

报告语言:汉语

主办单位: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报告人简介
张健,男,汉族,博士,西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同年任教于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入选西北大学“青年学术英才”计划。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及其信息技术、区域文化地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等科研项目。在《地理学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地理研究》《人文地理》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合著《图解丝绸之路经济带》;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等奖励。
报告主要内容
水资源变化与水安全问题是国际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战略问题。黄河流域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际降水变率较大,过去300年间水文灾害频发,水资源变化及其相关问题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因而在历朝各代史料中,对黄河流域水情信息的记载较为丰富。这些史料作为一项重要的代用指标,为顺利开展过去黄河中游水文变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报告紧扣学术热点问题,在历史地理学理论框架下,介绍近300年来黄河中游旱涝等级、降水等水文变化序列重建过程及其多尺度演变特征识别,讨论水文变化的区域社会多层次响应等问题。由于历史气候变化研究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报告中亦将涉及以不同分辨率史料为代用指标进行历史环境重建研究方法、序列变化特征诊断方法的讨论
讲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