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杜娟
基本概况

姓 名:杜娟

职 称: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环境史

电子邮件:dujuan@snnu.edu.cn

办公地点: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教育博物馆西副楼N121

通讯地址:西安市长安区陕西师范大学42号信箱

个人简介
2014年,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专业)
2005年,工学硕士,陕西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
2002年,理学学士,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历史自然地理、环境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长期关注历史时期自然要素的演变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表景观变化。以环境史的视野重新思考人地关系也成为近年来感兴趣的研究内容。
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日本京都大学人间·环境学研究科做访问学者。
获奖情况
教学工作
1.历史自然地理课程(合开);2.环境史课程(合开);3.西北历史环境变迁专题。
代表性论著
著作类:
《历史时期关中的土壤环境与永续农耕》,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20年。

论文类:
杜娟:《关中平原人为土形成的历史探析》,《农学学报》,2022年第1期。
杜娟:《民国时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路径与成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年第3期。
杜娟:《传统农业技术的环境适应性及其生态意义——以黄土地区施肥技术为例》,《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杜娟:《中国人为土的文化属性及其研究进展》,《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杜娟:《天山北部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与趋势分析》,《林业调查规划》,2015年第5期。
杜娟:《秦汉时期关中土地利用区域特征及影响因素》,《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杜娟:《古代农业生产对西北地区人为土形成的影响》,《古今农业》,2014年第1期。
杜娟:《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农耕土壤的利用与改良》,《自然科学史研究》,2012年第1期。
杜娟(第一作者):《黄土高原南部人工植被作用下的土壤水分研究》,《土壤》,2010年第2期。
杜娟(第一作者):《清代关中渭河流域洪涝灾害研究》,《干旱区研究》,2007年第5期。
杜娟(第一作者):《西安高陵人工林土壤干层与含水量季节变化研究》,《地理科学》,2007年第1期。
杜娟(第一作者):《西安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含水量及水分恢复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第6期。   
杜娟(第一作者):《西安临潼人工林土壤干化与恢复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6期。
杜娟(第一作者):《陕西关中全新世以来黄土塬区土壤侵蚀研究》, 《干旱区地理》,2004年第4期。
杜娟(第一作者):《西安白鹿塬约8500年来土壤侵蚀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2期。
杜娟(第一作者):《西安地区灞河河谷土壤侵蚀量研究》,《中国沙漠》,2003年第4期。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主持2023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项目“陕西秦岭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不足及对策研究”。
主持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环境史视角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研究(1840-1980)”。
主持2021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近代以来陕西土壤环境与生态保护研究”。
主持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环境史视野下黄土高原土壤生态与农业社会研究(1644-1949)”。
主持202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近代以来陕西秦岭森林资源变动与保护研究”。
主持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清代关中土壤环境与乡民生计关系研究”。
主持2006年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关中地区人为影响下的土壤水环境研究”。
参与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至民国关中平原水事纠纷与社会治理研究”。
参与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史研究”。
参与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数字时代的中国西部环境变化中人的作用研究”。
参与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西北地区灾害环境与城乡发展的历史研究”。
参与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300年来新疆奇台-吉木萨尔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参与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过去300年新疆平原区湖泊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参与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关中及其周边地区水资源环境变迁与乡村社会”。
参与2010年973项目“过去2000年全球典型暖期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