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太原师范学院王尚义教授应邀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5月25日下午在长安校区文澜楼B段一层会议厅,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尚义教授应邀来我院作了题为“流域文化的传承与秩序——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侯甬坚教授主持,我院张莉、肖爱玲、李鹏等老师及我校相关学院8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报告开始之前,侯甬坚教授简要回顾了王尚义教授的治学经历和主要学术成果,并对王尚义教授提出“历史流域学”的学术历程进行了介绍,并给予高度评价。

本场学术报告主要分上、下两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中,王尚义教授主要阐述了历史流域学对流域文化的认识。王教授首先从流域资源的集聚性与文化中心的形成和河流廊道与中心文化的扩散两个方面介绍了流域文化的集聚与扩散这一内容。在此基础上,王教授指出文化传承具有秩序性,主要包括空间性和时间性两种类型。这一秩序性表现在流域上,从空间来看包括正向传承和逆向传承。正向传承包括上游到下游、主流到支流、中心到边缘以及内陆到滨海等,而逆向传承则恰好相反,包括下游到上游、支流到主流、边缘到中心以及滨海到内陆。时间传承上则包括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时序性以及因一些重大事件影响下的非时序性两部分。接着,王教授指出流域文化具有同根性,不同地域环境下的文化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而统一流域内的文化则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最后王教授又从自然、政治、政区、经济、人口迁徙以及文化载体六个方面对流域文化的传承机制予以全面阐述。

在第一部分对流域文化的介绍基础上,王尚义教授又以黄河流域为例,并结合此次赴甘肃天水、陕西宝鸡等地实地考察的收获给大家汇报了他对于黄河流域文化的一些新的认识。首先,王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他对于黄河文化特质的认识,包括以黄土地貌与气候资源形成的农耕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土壤形成的都市文化、以儒释道为内容的包容文化以及以农牧变迁为过程形成的融合文化,并认为自元代以后到现在,黄河流域的文化仍没有衰落,而是处于文化多元的时期。接着,王教授重点结合此次考察的秦西垂和雍城的感受向大家阐述了黄河流域文化中心与都市的转移秩序这一论题。最后,王教授从流域文化的观点出发,介绍了其对山西文化区域分异和特点的认识。

在讲座的最后,王尚义教授提出了几点自己的认识,并与到会的师生进行了精彩的互动。王尚义教授结合最近对渭河流域的考察心得,向大家介绍了对于历史流域学中流域文化的诸多思考。使在座的老师和学生们对历史流域学尤其是流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激发大家对流域文化以及历史流域学中的诸多问题予以更多思考和关注。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