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刚教授在教育博物馆附楼S301会议室做了题为“研究型大学智库的定位、问题与探索”的主题报告,本次报告由我院院长王社教教授主持。研究院领导班子、全体科研人员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四十余人到场聆听。

李刚教授围绕研究型大学智库建设的主题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而专业的讲解。李刚教授首先介绍了西方智库的发展经验,他提出,西方语境中的“智库概念”是指专业的从事战略与公共政策等问题研究与咨询的非营利机构,西方智库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政治性和平台性、媒体性、商业属性等属性,而西方学术机构、智库、咨询公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于这些属性的程度不同,此外西方智库的核心机制包括人才培养、研究报告质量评价、旋转门机制。

随后,李刚教授重点介绍了中国新型智库的特色,以及研究型大学智库的特色定位、角色定位。他认为新型智库建设的理论探索突破了西方智库的话语体系,高校智库具有政府智库、社会智库等没有的优势,应统筹安排基础理论和长效跟踪课题研究,重点主攻应用对策研究,既不偏废学术理论研究,也不忽视应用决策重点,同时处理好政智关系。李刚教授强调,高校智库不能办为高校的孤岛,应发挥智库对大学的正面功能,加强高校内部的沟通。

此外,李刚教授建议,研究型高校智库应提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制定人才资源战略、沟通战略,并加强质量控制。进一步嵌入政策过程,服务省市和地方政府治理,提升政策话语权;进一步提升技术支援能力,形成自我造血能力,提升经费自给率;进一步加强智库实体建设,成为信息交换、议程设置、政策研制的枢纽和中心之一;进一步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成为政策宣传和政策教育的中心;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成为尖兵和参谋。
最后,李刚教授与在场的师生就高校智库如何更好从学术研究向应用对策研究转变、如何参与决策咨询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本次报告会让我院科研人员就高校智库建设有了明确的认识,也为以后如何进行智库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