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我院2022级研究生赴汉长安城遗址实地考察

      2023年5月13日,我院2022级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肖爱玲教授、豆建春博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张建锋研究员等老师的带领下,乘车前往汉长安城遗址进行为期一天的野外考察。本次主要考察了未央宫遗址、长乐宫遗址等地。此次考察幸得西安汉长安城国家遗址保护特区各位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不仅挡住了炎炎烈日,还丰富我们的考察内容。

     13日上午8时30分,我们在汉长安城区办与考古所张建峰研究员、特区党工委席正赢副书记、发展策划局李宁局长、党政办公室毛新亮主任等汇合后,乘坐景区观光车开始了未央宫遗址保护区的考察。



      第一站对西安门遗址考察。西安门是汉长安城南墙的西门,以位于南墙中门之安门以西而得名。西安门内对未央宫南宫门。站在西安门外,张老师就汉长安城的防御体系进行了讲解。他认为城外护城河、及其与城墙之间40米的空地共同组成不同的防御层次,与很多城下即为护城河的城市建置有显著不同。还就韩长安城城墙建造技术、墙体硬度、西安门门道遗址保护方式、城门涵洞等发掘情况做了详细说明。特区党政办毛新亮主任补充了汉长安城修筑时所采用的工艺,指出该工艺制造出的城墙具有很好的质量和减震效果,是汉长安城墙历经千年仍有留存的原因所在。

     为了让同学们在参观前对长安城有一个整体性认识,随后来到了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张老师和毛主任依次介绍了汉长安城空间特征、遗址保护与利用、文化交流及其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贡献等。文管所藏品丰富,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熟悉了文保所展陈的长安城遗址出土文物,如“汉并天下”瓦当、铸范、城墙夯土层、五角形排水管等,为现场考察做了铺垫。毛主任还向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趣又有深度的问题,并通过讲解十二字瓦当的内容,告诉大家汉朝对于中华文明尤其是文化方面具有巨大的贡献,研究汉文化有助于我们当下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能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文化层面的帮助。


 

undefined

      离开遗址保管所后,考察了未央宫前殿遗址。立足前殿遗址高台上,北望椒房遗址,以及远处的石渠阁、天禄阁遗址等,整个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尽收眼底。毛主任告诉大家,未央宫是汉长安城的第一大殿,依山势所建,汉朝的很多重大决策都在这里产生。毛主任和肖老师告诫同学们,学术研究要立足历史事实,以文化为核心,致力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接着考察了未央宫四号建筑遗址——少府遗址和汉代国家档案馆——天禄阁遗址。少府遗址位于在未央宫西北部,东南距未央宫前殿遗址430米左右。少府遗址主体建筑为大型殿堂,由南北排列的两座宫殿组成。两侧为附属建筑,北面为庭院,东侧附属建筑的东边有南北通道。此处保留有未敷土的大础墩,同学们得以真切感受到皇家建筑的宏伟气派。

     下午2时左右,简单的午饭过后,我们开始考察长乐宫遗址区的四、五、六号建筑遗址区。长乐宫是高祖刘邦布政之宫,惠帝之后的太后之宫,是汉代二元政治的文化表征。长乐宫四号建筑遗址包括院墙、庭院、夯土台基、附属建筑、给水和排水设施等。附属建筑部分以大棚保护展示。东侧大棚展示了侧室、主室、北通道、楼梯间、秘密通道等内容,西侧展示主室、南部东通道、南部西通道、北通道、门房、北门道等空间。四号建筑遗址以南30米附近是长乐宫六号建筑遗址、六号建筑以东50米是五号建筑遗址。六号建筑遗址的给排水系统、秘密通道、水井等设计精良,令同学们叹为观止。五号建筑遗址是长乐宫贮藏冰块的“凌室”。展厅由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F1、西北侧的附属建筑和一座沉淀池。张老师详细介绍了“凌室”发达的排水结构,并带领大家参观了其中的沉淀池和排水沟。

     在考察行将结束之时,张老师鼓励同学们阅读《考古学概论》,或《考古学通论》等以便更好地展开研究和学习。全体师生在紧张充实的行程中结束了汉长安城遗址考察之旅。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