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研究院动态 > 正文
徜徉旧街深巷,聆听岁月回响 | 我院2024级中国史专业硕士生赴西安老城区考察

621日,我院2024级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及西部边疆院硕士生等近30人在史红帅老师的带领下于西安老城区开展为期一天的历史城市地理课程实地考察实践。

上午9点,考察队于和平门内下马陵董子祠前会合,史老师借由光绪十九年的《西安省城图》,向大家介绍了当日考察具体路线,随后考察正式开始。董子祠位于下马陵东段路北侧,相传汉武帝每每经过此地,三十丈外便下马步行,民间于是接连效仿,下马陵由此得名。因音讹之故,下马陵也被广泛称为“蛤蟆陵”。关于下马陵方位变迁及董仲舒墓所在地的深入认识,史老师鼓励大家在阅读贾三强先生的相关研究后继续思考。

顺着城墙根西行经东仓门街向北,考察队到达了位于西五道巷的南城清真寺。此寺最初是为满足南城驻军中穆斯林教徒的宗教生活而修建,现存礼拜殿、望月楼等建筑。寺内竖有一块《重修南城清真寺记》碑,碑阳刻字、碑阴刻图,记载了此寺的修缮经过与平面布局。

随后,团队一行继续西行北进,先是在柏树林街路口驻足远眺文昌门魁星楼。据史老师讲,魁星楼建于明万历年间,当时地方官员期盼扭转文运,便在城墙东南巽位正对唐长安务本坊国子监旧址的位置修筑此楼,这是西安城墙上唯一一座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而后考察人员沿街向北过兴隆巷造访高培支旧居,紧接着又踏访了被誉为“西北第一禅林”的卧龙禅寺,于时空交错间感受百年文人风骨与千年禅宗意蕴。

离开卧龙寺后,史老师带领考察队拐进小巷深处一家民宿,正当众人疑惑之时,登上三楼露台,眼前豁然开朗!此地竟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奎星阁,且又与魁星楼遥相呼应!奎星阁为一座方形实心砖塔,塔身北侧上方镶嵌砖雕匾额,刻有“奎星阁”三字,下方设一壁龛,内供泥塑奎星神像。神像单腿独立鳌头之上,一手高抬方斗,另一手握笔作点状,象征科举文化中的鸿运意象。

经过碑林博物馆,穿过书院门,考察队相继探访了明代大儒冯从吾创办的关中书院、“当代草圣”于右任先生的故居,以及宝庆寺塔、湘子庙,最后抵达南院门亮宝楼。亮宝楼的缘起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驻跸西安有关。两宫西狩之际,各地官员、商贾为表忠心,纷纷向朝廷进贡纳祥、祝寿献礼。一九〇一年十月慈禧和光绪回京,遂将一些不易携带的礼品留下。次年,陕西巡抚升允随即在巡抚衙门东花园修建了一栋二层小楼作为存藏礼品之用,并向民众开放参观,是为“亮宝楼”。此楼门楣上刻“静观自得”四个大字为慈禧太后所赐,是陆润庠取宋代程颢“万物静观皆自得”诗意,代慈禧为亮宝楼所题写。至此,上午考察告一段落。

        

经过短暂休整,下午2点继续考察,第一站是西安城墙,其后行程主要围绕五星街天主教南堂、大学习巷清真寺、云居寺、莲池寺旧址、糖坊街天主教北堂五处展开。我们从永宁门登城,向西步行至含光门。途中史老师向大家讲授了闸楼、箭楼、正楼、瓮城、马面等分布与功用。之后,我们来到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在实地考察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中,体味含光门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衰嬗变。

下午4点左右,到达五星街天主教南堂,接待人员向大家讲解了教堂建立的历史背景与沿革发展,并就教堂巴洛克式的建筑形制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作了一一说明。据悉南堂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至今历时三百余年,是西安古城海纳百川的重要见证。

在大学习巷清真寺,史老师提示大家注意观察入门处的石坊。坊上刻有大字,正面为“敕建陆次”,背面为“其尊无对”,彰显该寺的地位与价值。寺内可见大照壁、石牌坊、三间厅、省心阁、南北厢房、碑亭、石门、月台、礼拜殿等。史老师在进一步讲述前,以“见石面”、“见世面”的谐音卖了个关子,为此次考察增添妙趣。通过与寺内阿訇的攀谈,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两块新见碑刻,颇有意义!

穿过庙后街,沿洒金桥一路向北,继续前往西五台云居寺,这里本是唐长安城太极宫宫城南墙之所在,后依地势筑起五座高台。关于“五台”之说,另一观点认为此处的“西五台”或与秦岭终南山“南五台”对应,史老师启发大家结合史料文献与实际考察进行自主判断。时至傍晚,队员们登上高台,凭栏远望,念悠悠之天地。

离开云居寺,团队东行至莲湖公园。此地原是明秦王朱樉引注通济渠水为其王妃所建的私家园林,民国后被辟为公园。作为研究中外交流和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公园内曾有德国林业专家芬茨尔博士的墓碑,抗战时期韩国光复军据说也在附近进行过活动。此外,中共西安党史上著名的联络站“莲湖食堂”、“奇园茶社”,以及“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纪念碑也设于此园。

晚7点,考察队北上赶往最后一站——糖坊街天主教北堂。相较于五星街天主教南堂,北堂建成时间更早,可追溯至明天启五年。这座教堂由法国耶稣会会士金尼阁神父入陕传教期间应王徵请求主持修建,是西安城内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参观结束后,史老师对此次考察实践做了简要总结。

本次考察前后历经11个小时,途经18个考察点,总路程超17公里。通过实地走访宗教区、文教区、城防带和回族聚居区,队员们对明清民国时期西安城市空间布局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沿途发现的各类资料,也为今后研究西安历史城市地理和城市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研究院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