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中国CTTI智库来源单位 |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

主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黄土高原民众生存状态的历史考察国际学术研讨会日程


823日 参会代表报到


 参会代表报到时间、地点

间:2019823日全天

点:西安市长安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副楼



823日晚 研究生论坛

18:30-22:00 地 点:教育博物馆副楼S314

主持人:肖爱玲、史红帅(每人20分钟,其中报告15分钟,讨论5分钟)

序号

报告人

报告题目

1

田大刚

谓之山者,实则原也——汉唐以降黄土高原地区视原为山现象考论

2

张开

唐代前期北洛河流域的人口与区域环境社会

3

双静如

明代山西粮食生产与流民

4

许若冰

清代陕西民众的生计方式与日常生活

5

宋儒

发家:抗战后中共昔阳地区的革命与农事

6

高冠楠

权力、知识与植物:1940-1960年代天水草木樨的引种和传播

7

梁善明

抗战时期西安“煤荒”之演化与政府因应

8

贺婉欣

流民管控与民国城市治理转型——以西安人力车夫为中心的考察

9

李泰衡

赤脚医生的时代价值与生命体验——以口述史材料为核心



824日上午 开幕式、主题报告


08:00-08:30 开幕式(地 点:文汇楼C211

主持人:侯甬坚

辞:

董治宝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

王社教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

08:30-08:40 嘉宾、代表合影( 点:文汇楼前

08:40-10:00 大会主题报告(第一场)(地 点:文汇楼C211

主持人:王尚义 (每人20分钟,其中报告约15分钟,评议、讨论5分钟)  

时间

报告人

报告题目

评议人

08:40-09:00

行龙

(山西大学)

集体化时代农村研究的思考与实践

包茂红

09:00-09:20

包茂红

(北京大学)

“大寨模式”及其环境影响

行龙

09:20-09:40

侯甬坚

(陕西师范大学)

庄浪人可以不修建梯田吗?———四次实地考察所得基本判断

穆盛博

09:40-10:00

秦燕

(西北工业大学)

乡村革命与农民日常生活的变迁

侯甬坚


10:20-12:00 大会主题报告(第二场)

地 点:文汇楼C211

主持人:王社教 (每人20分钟,其中报告约15分钟,评议、讨论5分钟)

时间

报告人

报告题目

评议人

10:20-10:40

苗丰

(榆林市政协)

产权制度改革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基于榆阳实践的探索

方兰

10:40-11:00

穆盛博

(加州大学)

Water Aroused the Girls Hearts:Gendering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in 1950s China

胡英泽

11:00-11:20

胡英泽

(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生活用水圈研究

刘景纯

11:20-11:40

路伟东

(复旦大学)

回回人主动土著化过程中文化异质与被动涵化——基于清代西北回族人口史的研究

王社教

11:40-12:00

李化成

(陕西师范大学)

黄土高原乡间医人、医事、医史调查研究之展开及初得

路伟东


824日下午 分组讨论

第一组 ( 点:博物馆副楼S101)

14:30-16:30 题:黄土高原民众的生存背景

主持人:田宓、李嘎(每人20分钟,其中报告约15分钟、评议与讨论5分钟)

序号

报告人

报告题目

1

潘明娟

旱灾视域下的隋唐长安城地表水资源利用

2

李嘎

明代以降山陕黄土高原水患城市等级划分的尝试

3

周亚

明清以来黄土高原上的冬水利用

4

吴朋飞

Reconstructing the Geography Settings of the Man-Made   Yellow River Flood Inflicted on Kaifeng    City in 1642 AD

5

田宓

清中叶以来内蒙古河套地区的黄河河防研究

6

市来弘志

统万城遗址周围的植树活动以及森林的恢复

7

杜娟

“黄土文明”的物质基础及其土壤生态意义——基于土粪为中心的讨论

8

杨波

退耕还林后榆林市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研究


第二组 ( 点:博物馆副楼S201)

14:30-16:30 题:黄土高原民众的生产状况

主持人:方兰、张力仁(每人20分钟,其中报告约15分钟、评议与讨论5分钟)

序号

报告人

报告题目

1

王社教

变与不变:蒙元时期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

2

刘景纯

黄土地与陕西明代畜牧业的发展

3

刘强

清前期的酒禁及其争论——以山陕地区为中心

4

张力仁

旱灾、饥荒与清代鄂尔多斯地区蒙地的开垦

5

方兰

后贫困时代(2020后)中国减贫政策差异化瞄准政策

6

王超亚

以城乡土地要素贯通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7

陈龙

乡村振兴视域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分析

8

刘莎

农贷对贫困农户生计转变的影响--基于村庄与家庭层面的异质性分析

9

王毅

陕西地区三线企业内迁职工社会生活问题探析


第三组 ( 点:博物馆副楼S301)

14:30-16:30 题:黄土高原民众的生活

主持人:刘宁、程森(每人20分钟,其中报告约15分钟、评议与讨论5分钟)

序号

报告人

报告题目

1

朱士光

我所亲历的近半个世纪以来陕北黄土高原民众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2

史红帅

乾隆年间山西商民在西安的生计——基于刑科题本的分析

3

程森

《樊山政书》所见清末陕西刀客的另一种面相

4

吕强

民国地方医学期刊与西医防疫宣传—以西安出版的医学期刊为例

5

田毅

晋东南地区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及形成机制

6

张万静

文化生态视野下宁夏六盘山地区民间庙会

考察实录

7

姜建国

晚清民国时期地图中的内外蒙古交通

8

刘宁

黄土地上民众生活镜像分析

——以路遥笔下1980年代前黄土高原上农民生活书写为中心


第四组 ( 点:博物馆副楼S314)

14:30-16:30 其他主题

主持人:王杰瑜、王永飞(每人20分钟,其中报告约15分钟、评议与讨论5分钟)

序号

报告人

报告题目

1

高建国

宋夏宁星和市位置考辨

2

刘永胜

方志所载明清陕甘地区民间祠庙地域分布研究

3

杨博

从西北边界到抗战前线:近代交通空间影响下的民国潼关形象

4

侯晓东

环境、信仰与地域知识——一项基于黄土高原水环境的考察

5

景建军

黄土高原文化生活

6

王建宏

西方人视角下的陕北农村——以扬·米尔达《来自中国农村的报告》为中心

7

王永飞

黄土高原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思考——清涧县高杰村为例

8

肖爱玲

古都遗产保护视野下的现代西安城市发展肌理研究


17:00-17:30 闭幕式(地 点:教育博物馆副楼S101

主持人:刘景纯

小组总结:

第一组 李嘎 山西大学

第二组 张力仁  陕西师范大学

第三组 程森 西安工业大学

第四组 王杰瑜  太原师范学院


大会总结:侯甬坚  陕西师范大学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