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与中华大地的重要生态轴带,贯通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涵盖我国九大省区,承载着国家生态安全、区域协调发展与文明传承的多重战略功能。当前,黄河流域在面临水资源高强度开发、生态系统脆弱、城乡发展不均等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战略全面推进的关键窗口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强调推进科技赋能、系统治理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深度融合。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快速演进,构建基于数据驱动与算法支撑的“黄河智慧治理”体系,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关键路径。
本次学术会议旨在汇聚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AI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数字化转型、城乡融合发展、气候变化适应等重大议题,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理论方法创新,为构建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流域治理体系提供学术支撑与智力支持。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将于2025年10月在陕西西安召开。现诚邀海内外专家学者共赴长安,汇智黄河流域,洞见智能治理新范式,探寻生态文明新路径,为推进国家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前瞻视野与学术智慧。
一、会议时间
2025年10月24-25日
二、会议地点
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
三、会议主题
AI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四、主要议题
1. 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2. AI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 黄河流域数字化、绿色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
4. AI与黄河流域“水–能–粮”生态系统与纽带关系
5. AI与“数字黄河”研究
6. AI与黄河流域合作治理
7. AI与黄河流域水权交易
8. AI与黄河流域农业发展
9. 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地域空间重构
10. 黄河流域都市圈、城市群与城镇体系建设
11. AI与黄河流域城市气候变化适应性
12. “数字黄河”与历史文化基因的经济转化
13. 历史视角下的黄河治理经验与AI再建构
14. 其他相关专题
五、组织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六、会议费用
本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参会代表往返交通费及住宿费自理(特邀嘉宾除外)。
七、其他事项
1. 本次研讨会面向国内外相关学科学者征集与会议主题和议题有关论文,与会者均须提交完整且符合会议主题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2. 敬请所有参会人员收到会议通知后,于2025年7月15日前将会议回执(附件1)发送至会议专用邮箱;并请于2025年9月1日之前,将论文全文电子版(中文论文格式参考《经济研究》,英文论文参考《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发至会议专用邮箱;论文经会议组委会审核通过后于10月1日前发出会议正式邀请函。
八、联系方式
1. 会务联系人
洪老师:029-85318752 13389293047
豆老师:18092822046 穆老师:18792826782
李璐平:18596173860 张雨阳:17863115701
2. 会议专用邮箱:zhyy2024@snnu.edu.cn
3.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陕西师范大学42号信箱(邮编:710119)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2025年6月